吴兴区:建立农村水利保障体系,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走在前列
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后,吴兴区水利局立即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并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家一致认为服务“三农”始终是全区水利工作的重点所在,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农村水利保障体系更是水利工作必须着力加强的重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延伸进了农村,饮水安全、千库保安、万里清水河道、农田水利、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工作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要重点做好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管理等各项工作,为"十一五"时期水利事业的顺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水利保证。明确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加强防洪体系建设,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库加固和山洪灾害防御方案,防汛防旱应急抢险预案,全面推进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做到“五有、五确保”,五有是:有责任人、有预警员、有监测预警措施、有避洪预案、有自救互救的意识和本领。五确保是:确保生命安全、确保水库安全、确保责任到位、确保措施到位、确保信息畅通。重点做好向阳、风车口、石山岭、福坞四座水库保安工程,对水库大坝加固的基础上,大坝迎水坡、背水坡都重新进行护砌,背水坡一部分进行草皮护坡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对17座水库设置雨情自动观测遥测设施,并对库区进行绿化和配套,美化周边环境;认真开展汛前大检查,全面落实防汛责任,提高防洪应急管理能力。加强防御山洪和台风灾害工作。确保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突出灌区改造为重点,加大对重点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提高用水效率和粮食生产能力,在完成妙西灌区节水工程的基础上,实施好东林灌区、织里乔溇灌区、杨溇蔬菜喷滴工程建设;加强泵站改造,完善灌排设施,提高灌排效益,面在完成区排涝站郭西湾泵站电机改造成的同时,抓紧做好埭溪泵站台的维修改造;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出率。
三是以老虎潭水库建设为重点,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进一步把老虎潭水库建设作为带动整个西部山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和统筹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协助做好政策处理、移民安置及工程建设等相关工作;完成埭溪、东林青山片、八里店镇(含环渚)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启动妙西镇民饮用水工程。今年解决2.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让全区24.8万农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同时,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完善《吴兴区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工程实施细则》,确定以奖代补政策,确保工程建设,围绕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任务,配合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建设,今年实施河道清淤 73公里,以河道疏浚、标准堤防建设、水域保洁为重点内容,改善水生态环境,重点抓好埭溪镇下沈港和八里店南横荡洋的河道整治试点示范工程。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监督管理。保障饮水安全。
四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做好水利工作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重视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易旱地区和严重缺水乡村的抗旱预案;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并实施保护生态与环境的措施。开展河道普查,完善水功能区划管理,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继续推进生态建设,逐步建立采矿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抓好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加大力度防治农业水源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五是加强依法行政,强化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深化改革,完善水利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坚持科学治水,增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创新乡镇水利站所运行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大胆探索农田水利设施的市场化动作的新型管理模式,推行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吴兴区水利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