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建设管理
  • 防汛抗旱
  • 水政水资源
  • 水生态文明
  • 政务公开
  • 业务专题
  • 水利视频
  • 政务服务
  •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区水利
    中国水土保持实现"三增三减三改善"
    供稿:  ‖  来源:邵柳斌   ‖  发布时间:年月日  ‖  查看602次  ‖  

    中国水土保持实现"三增三减三改善"


     

        

    记者李江天报道  从1998年以来的7年里,我国水土保持事业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成了一批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的水土保持工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增加、三减少、三改善",即增加了基本农田、粮食产量和群众收入;减少了坡耕地面积、土壤侵蚀量和贫困人口;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群众生活水平。经过重点治理的区域,人均基本农田在北方增加1-2亩,在南方增加0.2-0.3亩,粮食产量翻一番到两番,农民人均收入增加数百元。

      我国开展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已有20多年了。特别是在1998年以来的7年里,中央安排水土保持专项资金102亿元,利用外资36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入256亿元,年均中央投资是"九五"期间的6倍,投资标准以过去的每平方公里1.5-3万元提高到6-20万元。这批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建设基本农田1890万亩、淤地坝5980座,营造水土保持林草10850万亩,修建水池、水窖、坡面水系工程1152万处(座)。重点工程年均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69万平方公里,加上社会、部门、地方和外资治理的,每年初步治理5.3万平方公里左右。

      7年来,在全国建成了190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1398条示范小流域,涌现了山西平鲁、黑龙江拜泉、湖南怀化、四川广安和达州、云南楚雄、甘肃天水、贵州军节、重庆渝北、陕西榆林和丹凤、宁夏彭阳等一批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和效益好的水土保持大示范区,这些昔日生态恶化的小流域,如今如诗如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国家相关生态建设工程的示范样板,充分显示了水土保持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基础,是协调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的纽带。

    来源:经济日报

                  
    上一篇: 牢记两个务必 永葆政治本色:我厅部分党员参加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开展仪式 牢记两个务必 永葆政治本色:我厅部分党员参加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开展仪式
    下一篇: 新华网:我国颁布《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水质检测更严格
    版权所有 湖州市水利局   联系电话:0572-2667910 网站地图
    浙ICP备10016985号-1    公安备案号:33059102000029 网站标识码:3305000011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当前在线 人 今日访问IP: 个  
    .MSSQL版本TM
    微 信
    微 博
    Copyright Right©2008-2013 Po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