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抗旱工作做早、做实、做细:全省抗旱形势分析会召开
7月26日,全省抗旱形势分析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全省11个市水利局分管局长、防办分管主任,6个干旱重点县(市)水利局长,及省防办、厅办公室、水政处、法规处、农水总站、省水文局、省水电设计院、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等的代表在会上分析了各地当前抗旱形势,交流了抗旱措施,并充分讨论了各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在抗旱工作中所应发挥的主导指挥作用。会议由省防办副主任姚月伟主持,彭佳学副厅长做重要讲话。
根据省水文局的观测分析,今年上半年,我省降雨偏少,全省累计降雨量比常年偏少3成,梅雨量偏少,比常年偏少近4成。出梅至今,除局部地区受阵雨或雷雨影响外,全省相继进入35℃以上高温天气。假如后期无明显降水,随着晴热高温天气的持续,用水量及蒸发量不断增加,部分地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旱情。
据了解,根据全省抗旱工作的统一部署,各地纷纷把今年的抗旱工作做早、做实、做细。梅汛期各地水利工程多以蓄为主,减少发电,限制其他用水,蓄水量有所增加,为可能出现的大旱、长旱储备了水量。绍兴市防指在气象部门尚未宣布出梅的6月28日,及早下令关闭新三江等沿江排涝水闸,使绍兴平原河网水位控制在4.31米,相应蓄水3.15亿立方米,为今年的绍兴平原地区抗旱用水提供了保障。各地通过保护水源安全,合理调度用水,加强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也保证了抗旱工作的有序安全。衢州对大中型水库等重要水源工程实行总量控制、统一配水、分级负责、基本水量包干、超量加价收费的方法,严格节约用水措施,并协调铜山源、乌引灌区两大灌区做好抗旱供水工作,以确保有限的水源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结合“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各地还加强平原河道清淤、疏浚,抗旱应急水源调配等,以提高蓄水抗旱能力,改善部分饮水困难地区的供水条件,缓解抗旱工作的压力。预计由于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开工建设,今年山区半山区可减少10万受灾人口。
随着气温升高,近段时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及蒸发量将有较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农业用水正处于相对集中的高峰期。会议指出,基本的供水调度原则是“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活水、后库水,先地表、后地下,保重点、顾一般”,重点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优先保证重点部门和重要工业用水,合理安排一般工业、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的用水,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加强对现有水库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会议要求,各地立即行动起来,按照省防指《浙江省抗旱预案编制大纲(试行)》的要求,从细从实编制好抗旱预案。要编制多套预案,明确相应预案启用的条件,及时落实;要把抗旱工作各个单位的职责要求说清说具体;防汛防旱部门所起的作用要做到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结合;预案还要有实际具体的措施,随着旱情的发展有效启动。
会议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今年抗旱工作。牢固树立确保生活用水,保障重要行业工业的原则,建立统一指挥管理调度制度;加强宣传,稳固推进节水社会建设;加强监测,确保水质安全;及时掌握旱情动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增加供水;合理解决农业灌溉和供水矛盾,适时采取一些经济措施,建立补偿机制,解决因为水的问题而可能导致的不安全问题。同时,要根据各地连旱实际,结合十一五规划,对水资源配置再论证;加快法制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工程前期工作进程;加快推进水管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