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节水型社会需要经济手段
2004年6月9日
今天,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在中国节水高层论坛上表示,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
据统计,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一些可以比较的数字是: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至0.5,发达国家为0.7至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至1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而发达国家已达到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传统的行政节水措施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
水利部在甘肃、四川、宁夏等地的探索表明,通过水权转让、调整用水结构、以节水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配置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可以确保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
来源:中国青年报 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