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建设管理
  • 防汛抗旱
  • 水政水资源
  • 水生态文明
  • 政务公开
  • 业务专题
  • 水利视频
  • 政务服务
  •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区水利
    问汛江河之一:问汛长江
    供稿:  ‖  来源:邵柳斌   ‖  发布时间:年月日  ‖  查看648次  ‖  

    问汛江河之一:问汛长江


    2004年5月31日

      “问汛江河”开栏语 汛期临近,各大江河今年的汛情预测如何?汛前准备情况如何?防汛抗旱中面临怎样的困难?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如何贯彻“两个转变”的新理念,努力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这些问题,将在本报推出的特别策划——问汛江河系列专题中得到解答。

      自本期起,“问汛江河”系列专题将分别就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和辽河、太湖等的备汛情况作深入报道,敬请关注。

      作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大河,自古以来,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长江洪灾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目前,长江又临主汛期。今年的长江防汛形势怎么样?作为流域管理机构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与沿江各省,将以怎样的姿态来应对长江洪水的挑战——


    长江防汛形势一瞥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我国可能出现南北两支多雨带,北方多雨带位于东北南部、华北北部和西部、黄河中上游大部至新疆北部等地区;南方大部地区降水比去年增多,多雨带位于江南南部至华南东部,长江中游沿江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降水也可能较常年偏多。上述多雨区的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洪涝。今年我国部分地区气候反常,南方部分省份降雨持续偏少,北方大多省份工程蓄水不足。由于地域辽阔,地形条件复杂,导致气候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多,发生严重干旱和大洪水的可能性并存。

      在刚刚结束的长江防汛总指挥部指挥长会议上,水利部副部长陈雷在肯定长江流域防洪治理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指出目前长江流域防汛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说,一是长江干流堤防虽然得到加高加固,但长江干流泄洪能力仍然偏低,主要支流防洪形势严峻;二是分蓄洪区安全建设相对滞后,发生大洪水时,运用难度增大;三是一些地区和干部群众洪患意识淡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对防洪工程的防御能力估计过高,对防御大洪水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估计不足,一些新调任的领导干部缺少防汛抗洪的实际工作经验;四是长江流域水库数量多,病险水库多,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问题非常突出;五是山洪灾害点多面广,突发性强,防御困难;六是长江中下游干流局部河段河势变化剧烈,崩岸问题十分突出,危及河势和堤防安全;七是城市排涝标准普遍偏低,减灾能力差。因此,对长江防洪问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决不能掉以轻心。

      三峡工程初期蓄水已经一周年,目前处于围堰发电期,有人认为有了三峡工程,长江汉口以下防汛可以高枕无忧了。长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告诉记者,三峡工程正处围堰发电期,其防洪调度是以确保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及其施工安全为前提条件的。汛期库水位原则上维持135米水位运行,非常情况下,才能发挥一定的滞洪错峰作用,且库容有限。因此,在现阶段切不可对三峡工程的调蓄能力期望过高。

      据悉,对于三峡投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长委将进一步加强三峡水库不同运用阶段的河道原型观测,依托长江防洪大模型,加强科研攻关,及早制定应对措施。同时,长委已组织有关部门加快了上下荆江段河道整治应急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上报,尽早实施,同时加强了崩岸险情的应急抢险准备工作,建立应急抢护机制,以备不测。


    防汛工作全面启动


      目前,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已进入主汛期。5月15日,长委主任蔡其华陪同水利部副部长陈雷率领的国家防总检查组,检查了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关于国家防总200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的落实情况。陈雷说,从检查的情况来看,长江防总、沿江各省市区对今年长江防汛工作高度重视,普遍开展了防汛检查和防洪应急工程建设,及时召开防汛会议进行部署,工作抓得早、抓得紧、抓得实。这些都为今年长江安全度汛创造了良好条件。5月22日,长江防汛总指挥部在湖南长沙召开2004年长江防汛总指挥部指挥长会议,标志着今年长江防汛工作全面启动。陈雷代表国家防总、水利部就长江防汛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长江防总总指挥、湖北省省长罗清泉作重要讲话,蔡其华作工作报告并全面部署长江防汛工作。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领导分别介绍了各地的防汛工作。

      记者了解到,今年长江防汛工作的重点是长江干堤、重要支流堤防和两湖重点圩垸堤防,水库,大中城市,交通干线和重点厂矿企业,在建工程,山洪灾害易发区。长江防总尤其强调要特别注意水库出险和山洪灾害的防御。

      早在今年3月9日,以长委防办主任史光前和副主任吴道喜为组长的两个防汛检查组,分别对四川、重庆、江苏、上海4省市的防汛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检查组重点检查了四省市的堤防工程、水库、蓄滞洪区、水毁修复情况及城市防洪工程,尤其是防汛责任制、防汛物资储备、技术准备和防汛预案的落实以及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导。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检查组还对涉河建设项目进行了检查,抽查四省市涉河建设项目是否按有关法规、批复文件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等。

      据悉,江西省的省、市、县、乡、村五级防汛责任人已落实到位,特别是重要城市、重要设施、跨汛期重点施工工程、重要交通干线沿线的各类水库都已按要求落实防汛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同时,出台了《全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意见》,计划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现有近35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任务。江西省防指强调加强山洪灾害多发区的管理和山区建设的指导,教育群众避免把建筑物修建在危险地区。湖北省今年的汛前准备工作扎实主动,全省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0.3万处。去年汉江秋汛中发生的15处重点险情和汉川汉江干堤5处崩岸,已有19处完成整治任务。通过平退民垸可增加蓄水容积65亿立方米,关键时候可以减缓防洪压力。中央下达计划列入国债资金补助的大型或重点中型水库整治有67座,目前主体工程已经脱险的有17座,其余50座施工进展顺利。同时各地主动加大依法清障力度,采取明确责任、限定时间、组织专班、依法拆除的措施,恢复了行洪断面。同时湖北省各地还根据新的水雨情及相关因素,组织力量修订完善了各类防汛抗旱预案。重庆市已积极做好了今年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除组织汛前检查,市防办还组织了百人参加的防汛冲锋舟操作培训。湖南省集中力量完成了年度水利建设任务,修订完善了各类防汛预案,培训防汛抢险队伍。安徽省政府重新调整了省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人员,对汛前检查中发现的70多处主要险工隐患,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整改消除。同时加强引水蓄水和水源管理,做好抗旱准备,并加快了平垸行洪巩固工程建设。江苏加快实施长江堤防达标加固建设,各地正加快剩余工程的建设进度。省防汛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全省省以上报汛站遥测覆盖率已达到80%,今年将重点对一期工程所建系统进行升级。


    防汛现代化得到加强


      记者近日在长江防办了解到,去年试运行的长江防汛异地会商系统有望在今年汛前正式启动。同时,流域机构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重点防洪省建立的异地防汛会商系统也将于5月底全部搭建完成。届时,国家防办、长委防办以及长江流域各省防办可实现汛情的近端和远端异地即时会商,将极大地缩短会商时间,同时对水雨情也将掌握得更全面,长江流域各地防汛信息将得到更充分的交流。

      近年来,长委和流域各省市区加强了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用高新技术设备对站队观测设施、水文测报方式、信息传输与处理手段进行了改造与更新。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微机测流控制系统,现代化缆道智能控制测量等逐步得到应用,部分重点站还配备了ADCP、GPS等先进设备。引进的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测雨信息系统、改造完成的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Micaps气象信息接收处理系统等,为提高预报精度和预见期提供了有效支撑。正是水文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才使得去年的洪水预报精度大为提高,预见期得以延长,信息处理及时高效,为汉江洪水调度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中下游的抗洪抢险争取了时间,赢得了主动。水文现代化建设成果为防汛调度指挥、抗洪抢险和灾害评价技术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前,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的水文(水位)、雨量信息采集已基本实现了自动采集及固态存储。长江水雨情信息30分钟内传至国家防总的到报率已达92%。

      同时长委水文局今年汛前还正式出台了《长江委水文局防汛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据长委水文局负责人介绍,追究制中经济处罚最高额将达到2万元。其目的是明确责任,强化水文报汛工作的规范管理。

      经过专家及各省一年多的讨论及反复校核修订,长江流域干支流部分重点防洪控制断面防汛特征水位已在汛前作出调整,其中水利部核批9个,长委核批31个。特征水位的调整说明长江防洪标准比1998年大大提高,同时统一了防汛特征水位的称谓,按照国家防办的要求,今后江河防汛特征水位只设置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两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给防汛、管理及媒体宣传带来的混乱。


    分蓄洪工程建设不容忽视


      长江中下游分蓄洪工程是目前长江水利建设的重点之一。据专家分析,以现有的长江防洪能力,若再遇1954年型洪水,仍需通过运用蓄滞洪区大量分洪,才能确保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即长江中下游仍需分洪492亿立方米,其中荆江地区需分洪54亿立方米,城陵矶附近区需分洪320亿立方米,武汉附近区需分洪68亿立方米,湖口附近区需分洪50亿立方米,规划的40个蓄滞洪区都要启用分洪。即便是再遇1998年型大洪水,城陵矶附近区也要分洪约100亿立方米。

      分蓄洪区是洪水风险转移的载体,必须建立和完善洪水风险转移的补偿机制以及洪水保险制度,这是分蓄洪区运用的基础。多年来,受安全建设滞后、补偿政策不到位和传统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运用蓄滞洪区分洪难度非常大

                  
    上一篇: 国家防总召开水库安全度汛电视电话会议
    下一篇: 国家防总向全国通报各级防汛责任人名单
    版权所有 湖州市水利局   联系电话:0572-2667910 网站地图
    浙ICP备10016985号-1    公安备案号:33059102000029 网站标识码:3305000011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当前在线 人 今日访问IP: 个  
    .MSSQL版本TM
    微 信
    微 博
    Copyright Right©2008-2013 Po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