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将大力改造灌区 堵住40亿方水流失
2004年5月27日
本站5月27日讯 (记者 王磊)浙江省目前的渠道水利用系数总体上为0.6,这意味着保证全省的农田灌溉用水的话,每年约有40亿方水流失。因此农业节水现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
记者从浙江省水利厅5月25日召开的全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暨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工作会议上获悉:从2005年到2010年间,该省将对全省大中型灌区及重点小型灌区的骨干渠道和泵站装机进行改造,这项工程将会使全省1200万亩农田受益,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亿公斤,节约灌溉用水12亿方,因而被简称为“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
浙江省现有灌溉面积2233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165处,灌溉面积1000万亩左右,还有相当部分成片较大的小型灌区。这些灌区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限于当时技术经济条件,建设标准普遍很低,又经过多年的运行,工程老化失修、渠道渗漏十分严重,有的甚至危及工程的安全运行。这不仅不利于巩固农业基础、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促进高效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也不适应节省和缩减农业用水总量、保障水资源供需平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该省近年的农业用水量约每年140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近60亿立方,因此农业节水大有潜力。
浙江省水利厅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暨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工作会议,第一次把农村供水和农业节水工作放在一起商议。一方面要通过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实施让农民能和城市居民一样喝上安全、优质的自来水,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要通过农业节水,让水资源更好地发挥效益,为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按照省水利厅的部署,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项目实施内容包括灌区灌排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管护设施的配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等。其中工程建设内容自流灌区以干、支渠系防渗配套为主,改造渠道的流量范围:大型灌区为1个流量以上,中型灌区为0.5个流量以上,小型灌区为0.3个流量以上,平原河网灌区为1000千瓦以上,中型灌区为500千瓦以上,小型灌区为100千瓦以上。经初步测算,改造渠道1万公里及其相应的渡槽、闸门等建筑物,改造泵站装机2万千瓦,共需投资25亿元,即每投入2元节水1立方米,每投入1.67元提高粮食生产能力1公斤,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来源:中国水利网 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