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水利人事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4年5月15日)
敬 正 书
同志们:
党中央、国务院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就加强人才工作作出了重大决策,全面阐明了中央关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会后,水利部党组立即召开了扩大会,对部属单位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作出了部署。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的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水利人事人才工作经验,研究探讨进一步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有效机制和方法,推动水利人事人才工作的开展,决定召开这次全国水利人事人才工作座谈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水利人事人才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的时代条件下,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本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都必须以人才为基础、为保障,都需要以人才工作来推动、来支持。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就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党中央十分重视人才工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认真分析国内国际形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今年3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就引进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等改革措施进行了研究,审议通过了一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提出了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4月13日,中组部专门召开会议,对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部署,贺国强同志在会议上强调,要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整体联动,相互协调,不断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入。
水利大业,人才为本。近些年来,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有关工作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路。这个新思路可以总结为: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逐步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治水思路的指导下,防汛抗旱、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等各项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对淮河洪水进行科学防控和有效的社会管理,使我国防洪救灾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水调沙,推动黄河综合治理与管理的有益创新;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效显著,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成功进行一系列调水、补水工作,为缓解城市用水严重困难、修复生态做出了新的贡献;一批高质量的水利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为水利发展与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符合中央的治水方针,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人是不断推进水利事业发展的主体,人才素质的提高是实践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思路,完成新时期水利工作任务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几年来,我部人事人才工作紧紧围绕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大局,从为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组织和人才保证的需要出发,不断在选拔培养干部、加强教育培训、改善队伍结构、改革体制机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四大问题还远没有解决;水利发展的状况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利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实现水利发展的新跨越,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水利人才队伍也存在人才总量不足、文化素质偏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的实用人才严重不足的状况,与水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不相适应。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承担水利发展重任的水利领导干部队伍和高素质的水利职工队伍。要从实际出发,将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党中央对水利和对人事人才等方面工作的要求上来,增强做好水利人事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各级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与时俱进地做好水利人事人才工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二、更新观念,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做好人才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好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树立科学发展观,搞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将水利人才工作纳入水利发展的总体布局。也就是说,在制定水利发展规划的同时,也要搞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在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提出水利发展目标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对人才的需求;在制定政策措施的同时,始终坚持正确的人才工作导向。要把促进人才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全面分析水利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形势,根据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和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找出人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科学制定“十一五”水利人才资源规划。水利部党组最近决定,在水利系统全面开展队伍建设调研活动,并组建了强有力的调研组,已经开始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总结成绩和经验,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使水利人才队伍与水利事业发展相适应。
(二)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深化各类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做好水利人才工作,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的人才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就是要克服官本位意识,克服把能否当官及职位大小作为判断是否是人才及人才作用大小的依据的思想意识,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就是要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促进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制度,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挖掘出来;就是要走出干部人事工作就是“管人”的思想误区,坚持以人为本,在继续注重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特别注重为人才的成长发展服务;就是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切实抓好教育、培养、引导人才的各项工作,又切实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水利部党组在推进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示制、试用期制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水利行业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在着眼于形成择优进入、严格监督、有效激励、正常退出的良好环境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要深入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在总结前4次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视野,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目前,我部正在进行第五次副局级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数量比往年增多,并且首次将单位正职岗位纳入竞争范围。同时,要制定领导班子实行聘任制和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要以《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为重点,把监督贯穿于干部推荐、考察、任用的全过程,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三)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予以保证。并提出考核领导干部,既要看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变化;既要看硬件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联系水利工作实际,就是要求我们要树立科学政绩观,按照科学发展观去指导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对水利人事人才工作,就是要按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