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学会召开第八次代表大会
汪恕诚作首场学术报告《再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冯长根、敬正书致词 翟浩辉陈雷鄂竟平刘光和等出席 索丽生作学术报告
2004-04-13
本报讯(记者 李春明)4月8~10日,中国水利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大会上作题为“再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兼论大坝与生态”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在开幕式上致词。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敬正书致开幕词。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陈雷、鄂竟平,中纪委驻水利部纪检组组长刘光和出席,索丽生在大会上作题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好水利科技规划工作”的学术报告。水利部老领导杨振怀、李伯宁、陈赓仪、张季农、王继兴、屈健等出席开幕式。应邀出席大会的还有七届理事会部分领导和名誉理事、水利界知名专家、兄弟学会和国外友好学会的代表。
汪恕诚的学术报告回顾了世纪之交可持续发展水利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历程,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上的具体体现;剖析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时期,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提出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阐释了中国面临的四大水问题以及破解的对策和核心要点,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破解中国水问题的核心理念——解决洪涝灾害问题的要点是给洪水以出路,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的要点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要点是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解决水污染问题的要点是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排污权管理;着重说明了开展水利工作应综合采取的四种手段和当前亟待研究开展的四项改革,指出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深化水利改革,确立水资源统一管理新体制。
在报告中,汪恕诚特别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要研究并运用水权、水市场理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健全水权转让的政策法规,注重制度建设,注重经济手段在水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他高度评价了宁夏、内蒙古探索水权转换机制的做法,指出水权转换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通过水权转换,可以引导水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流动,实现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保障。各地水权转换的实践不仅在企业和灌区之间,现在已延伸到地区和地区之间,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结构用水的转换,现在又进一步发展到跨流域进行的流域之间的水权转换。水权转换是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
关于大坝与生态,汪恕诚分析了我国水电发展的四个阶段,结合我国的实际阐释了大坝对生态带来的包括移民、泥沙和河道、大气、水体变化、鱼类和生物物种、文物景观、地质灾害、溃坝等在内的八个方面问题,同时联系实际谈了五点认识:一是社会舆论对大坝与生态问题的关心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二是国际上对大坝建设看法不同,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反映;三是在不同河流、不同河段、不同坝址上建大坝,带来的生态问题是不同的,一定要认真做好生态环境评估报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是修大坝要慎重,拆大坝同样要慎重;五是水利水电工作者要勇于挑起大坝建设与生态保护两副重担。
敬正书在讲话中对近年来中国水利学会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学会的发展和水利科技工作提出四点要求。第一,中国水利学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学会活动,以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第二,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学会健康发展。学会工作的落脚点要放在五个“必须”上,即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民主办会,必须立足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发扬大协作的精神。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学会的生机与活力。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丰富工作的内涵,拓展工作的空间。第三,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在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水利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第四,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直属单位要继续关心和支持学会工作,为学会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来自全国的200多名会员代表参加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了由七届理事会理事长朱尔明所作的工作报告。大会修改了《中国水利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以朱尔明为理事长的八届理事会,选举郑守仁、陈效国、赵春明、曹右安、曹广晶、高季章、张瑞凯、张长宽担任理事会副理事长,李赞堂担任秘书长。大会还表彰了学会的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