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新闻:太湖:人水如何和谐?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也是主题为“人水和谐”的第十七届“中国水周”活动的第一天。苏浙沪三省市水利厅(局)负责人和30多位专家相聚太湖流域管理局,畅谈保护太湖水资源、实现人水和谐的话题。
“千百年来,正因为长三角有以太湖为中心的发育良好的水系,才孕育了苏杭天堂。人水和谐,就是要求我们还给太湖一个‘天堂’地位。”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孙继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太湖流域人水和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报告一结束,江苏省水利厅原副厅长徐俊仁首先发言。这位生在嘉兴、长在苏州的老水利工作者说,太湖流域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后,应当更有条件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03年,太湖流域国内生产总值1.51万亿元,财政收入4123亿元。但太湖流域的人水和谐,并没有如愿到来。目前,全流域60%的河网水质劣于三类,70%湖面处于富营养状态,局部湖区蓝藻频发。从事20多年水环境研究的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陶康华认为,区域内GDP的快速增长,有相当部分其实是以太湖水环境变差作为代价的。
浙江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石浩忠从1979年就开始参与太湖的治理规划制订。他说:“改善太湖水质,实现人水和谐,一定要有规划,把各种主体的利益关系统一到具有约束力的规划中,发挥各方积极性,团结治污、科学治污。”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崔广柏教授等认为,要实现人水和谐,就要按照水系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妥善治理。盲目围湖造田,过度垦殖,任意排污,必然会得到太湖的惩罚。只有科学规划,统筹实施,统一管理,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来源:华东新闻 2004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