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建设管理
  • 防汛抗旱
  • 水政水资源
  • 水生态文明
  • 政务公开
  • 业务专题
  • 水利视频
  • 政务服务
  •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区水利
    陈雷: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践治水新思路 开创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新局面(图)
    供稿:  ‖  来源:张海涛   ‖  发布时间:年月日  ‖  查看1254次  ‖  
    陈雷: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践治水新思路 开创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新局面(图)


    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践治水新思路

    开创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新局面

    ---在2004年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副部长 陈雷

    (2004年2月17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拓宽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部署2004年工作。这次会议在安徽省召开,旨在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以治淮为重点的各项水利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和汪恕诚部长向全体与会代表和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下面,我就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水利规划计划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科学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明了方向。规划计划工作作为水利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和龙头,要认真分析和把握国家发展的宏观形势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水利部党组的中心工作,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为水利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经济社会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综合国力将进入世界前列。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深刻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这是决定我国能否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所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发展价值观上的重大调整。实现"五个统筹",是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上讲,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逐步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逐步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充分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水利发展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配置水利公共资源,提高政府在水利领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相互关系和重大意义,结合我国水资源状况和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实际,切实做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

      (二)深刻认识和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

      2003年,我国克服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淮河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宏观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大幅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投资的高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继续推进。在宏观经济形势保持良好势头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还存在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粮食持续减产、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货币信贷投放偏快、就业压力加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等困难和问题。

      根据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精神,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国家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100亿元,比2003年减少300亿元,同时增加预算内资金50亿元。国债资金将向"六小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教育卫生建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建设、重大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倾斜。以淮河治理和南水北调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放在了国债投资的突出位置。

      认清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将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对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要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扎扎实实地做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适度调整,及时了解调整的方向、范围、重点和力度,抓紧做好各项前期工作,使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能够适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始终把握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各项改革工作的新要求,围绕行政审批、前期工作、水利投资及规划计划管理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各项改革。四是要充分认识到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城市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会大幅度提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将会更加迫切,从而对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水环境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要深刻认识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对水利发展与改革的要求,准确把握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重点。

      (三)深刻认识新时期水利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

      1998年大水以来的六年,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水利改革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水利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都发生了重大调整,做好规划计划工作,必须深刻认识这些调整和变化。

      首先,水利发展思路发生了重大调整。水利发展思路的重大调整体现在国家对水利的定位上。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内,都把水利定位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使水利的定位有了新的变化。随着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利也在可持续发展的构架内积极进行了新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后期黄河多次发生断流、1998年三江大水、1999年以来北方地区持续干旱,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水利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是认识到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水资源问题同粮食、石油一起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提高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因此,新时期国家对水利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即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1998年大水以后,水利部党组认真贯彻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在深入研究宏观形势,认真总结治水经验,全面分析水资源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要求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配置;逐步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推进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新时期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必须以中央水利工作方针为指导,全面领会可持续发展治
                  
    上一篇: 敬正书:为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政治保证
    下一篇: 我国将对水利基建资金进行专项审计
    版权所有 湖州市水利局   联系电话:0572-2667910 网站地图
    浙ICP备10016985号-1    公安备案号:33059102000029 网站标识码:3305000011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当前在线 人 今日访问IP: 个  
    .MSSQL版本TM
    微 信
    微 博
    Copyright Right©2008-2013 Po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