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正书在长江水利委员会2004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1月14日
同志们:
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刚刚结束之际,长江委就及时召开2004年工作会议,总结2003年工作,研究今后一个时期长江治理开发事业的工作重点,部署2004年主要任务。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党组和汪恕诚部长向与会代表,并通过你们向长江委全体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刚才,保志同志传达了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其华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认为,这个报告对去年的工作总结是实事求是的,对长江委所面临形势的认识是深刻的,对今年工作的安排有重点、有指标、有措施。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目标和重点突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体现了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体现了长江治理开发的实际。我相信,按照会议精神要求,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狠抓落实,治江事业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肯定长江委2003年的工作成绩
过去一年,长江委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其华同志总结了八大方面,这些工作确实可圈可点,可喜可贺。我在去年的长江委工作会议上说,长江委有四件大事、三项难题。四件大事即防洪保安、三峡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长江口治理;三大难题即长江河道采砂管理、长江水资源保护和维系优良生态、长江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的建立。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四件大事都有突破,三大难题逐步破解。刚才你们播放了电视专题片,我觉得这个片子的题目好,“大江浩荡起涛声”,有气势,有精神。片子里反映的五个方面的工作,很有长江流域的特色,也体现了长江委工作的特点。一是汉江的防洪调度有特点。这是一次科学的风险管理调度,是洪水资源化的有益尝试。二是“三大亮点工程”有突破。去年你们提出的“三大亮点工程”,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三峡工程实现了三大目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世界都为之瞩目。南水北调中线已经开工了两个单项工程。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也有了新进展。三是水行政管理有作为。特别是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非常难办的事情,一千多公里长的战线,巨大的利益驱动,多次打击使非法采砂者越来越狡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你们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维护了禁采管理秩序,很不容易。另外,你们在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上也有新的进展。四是信息化建设有成果。一批网络水文站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发挥了作用、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这些工作都很扎实。五是市场开拓有成效。勘设院改企后,市场订单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不但拓展了国内市场,还走向国外市场。汉江集团公司获得了“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特别奖”称号。这些都值得很好宣传。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委上下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是全委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结果,是长江委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奋发图强的结果。客观地说,“界牌”等案件的曝光,一定程度上给长江委的工作造成了被动,出现了一些消极影响。但长江委党组审时度势、驾驭全局,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推动了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曲折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对形势的认识,首先要辩证地看待,正确把握。当前,治江事业和长江委的发展都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尤其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统一认识。
第一,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治江实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总结,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这些年来,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有关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路。这个新思路可以总结为: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逐步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汪部长代表水利部党组,按照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把握的四个重点,一是进一步明确水利发展的格局和重点。对受洪水影响较大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地区、生态脆弱的地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重点,统筹解决水资源问题。二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丰水地区和缺水地区都要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有效载体,也是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三是切实提高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这也是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的必然要求。四是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水利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水价改革、农村水利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治理开发向来是我国水利工作的“重头戏”。这几年,长江委在落实部党组新思路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四大目标、四大体系体现了长江的实际,符合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取得了很大成效,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本世纪头二十年,是长江治理开发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治江工作要着力于全国水利发展大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调整、丰富和完善治江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其华同志在工作报告里提出的治江格局和重点,抓住了长江流域的特点,把握了治江工作的脉搏。我相信,只有大家按照这个思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定能够推动长江治理开发和管理向更新更高的层次迈进。
第二,要坚持通过深化改革来推进流域机构自身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长江委的主旋律。长期以来,长江委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指令性分配的规划和设计任务,机构设置、力量配备、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都围绕着这一主要职能而展开,除了个别单位外,整个长江委只有一个法人,有人形象地称长江委就是一个大的设计院。应当说,这种高度集中统一、委院一体、政事企合一的体制,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流域机构的地位、职能和任务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转变。这两年,长江委适应这一变化,在流域机构改革中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内部已经政事企分开,所属企事业单位也都成了独立的法人。我们高兴的看到,这一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刚才其华同志在工作报告里也进行了总结。当然,改革也会造成短时间的阵痛,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不断暴露,一些企事业单位遇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那些长期依靠委里扶持的单位,那些对改革准备不足的单位,遇到的困难可能更大一些。这些都是改革中所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暂时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来解决。当然,可能也有少数同志还在对过去的体制和机制恋恋不舍,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看到,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各个部门都在深化改革,长江委也不会例外。不改革,《水法》确立的流域机构水行政管理的主体地位就无法得到落实;不改革,委属企事业单位就会丧失发展的机遇,在市场竞争中被动挨打。外部环境逼迫我们改革,内部发展呼唤我们改革,在改革的洪流势不可挡的时代,迟改不如早改,越早改越主动。改革的方向不能变,改革的趋势不可逆,绝无退路可走。
第三,要坚持用“团结、奉献、科学、创新”的长江委精神凝聚力量。“人是要有精神的”。作为管理中国第一大江河的流域机构,必须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团结奉献的精神。回顾长江委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断追求科学,始终与困难搏斗的光辉历史。当年,在党的感召下,广大水利工作者怀抱着治理长江水患、造福流域人民的理想,义无反顾地来到长江委。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代代接力传递,一以贯之,不管风吹雨打,任凭世事变幻,从不间断,绘就了三峡、南水北调等伟大工程,打造了长江委的“金字招牌”,铸造了“团结、奉献、科学、创新”的长江委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