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建设管理
  • 防汛抗旱
  • 水政水资源
  • 水生态文明
  • 政务公开
  • 业务专题
  • 水利视频
  • 政务服务
  •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水利要闻
    湖州:乡村供水,改变千年饮水习惯
    供稿:  ‖  来源:邵柳斌   ‖  发布时间:年月日  ‖  查看1032次  ‖  

    湖州:乡村供水,改变千年饮水习惯


       让乡村的农民能像城市的居民那样喝上自来水——浙江农村正在实施的千万农民饮水工程,虽然管网铺设全在地下,但是,在农民的心中,这项“看不见的工程”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仅改变了千百年来乡村供水的习惯,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随着管网的延伸,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意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乡 村 供 水 ,千 年 习 惯 改 变 之 后
     
        水是生命之源。
        在我国农村,从河网、溪涧中直接提取饮用水,是农民们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方式。但是,前些年,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中,一些河网、溪涧中的水开始变色。水质的恶化,使不少农民开始为饮用水奔忙:
        ——打井取水,这也是祖先流传下来的取水方式。但是,有时地表水也会影响到浅层地下水。长兴和平镇施家村就有不少水井,但是,这里的井水煮沸后泡茶,不久,茶水上就会出现一层锈面,好像是一个盖子,所以,村民对井水也不放心。
        ——外出拉水、买水。在吴兴、长兴、安吉的许多农村,靠外出拉水、买水来解决饮水问题的农民的确不少。每桶水(25公斤)最高是3元,最低是7角。
        ——仍有农民在直接提取轻度污染的河水,只是先将水倒入水缸,然后用明矾将水打清后再使用。
        ——和平镇马家边村的村民葛永方与附近7户农民共同出资4000元,从2公里外的一个天然小水坑,用管道接过来饮用水。但是,如果在干旱的夏季,吃水也会困难。
        面对水质恶化,虽然许多农民都在探寻新的取水方式,但是,很显然,仅仅靠农民自身,还是无法找到一条好的取水途径。农村饮水,不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也在危及农民的健康。
        近日,记者在吴兴、长兴、安吉等地的多个乡村采访,通过与农民们的交谈,掂量着乡村供水的巨大意义。
        “自来水通一个村
        鞭炮声就响一个村”

        农村供水,对政府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果说城市附近的乡村,可以通过城市水厂延伸管道的方法来解决饮水问题,那么,广袤农村的其他地区,又将如何解决供水问题呢?建设水厂,铺设管网,前期的投资相当大,谁来承担呢?
        在“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启动后,在长兴县南端出现了一个总投资达1357万元的民营水厂——长兴众益饮泉有限公司。今天,这家水厂不仅向乡镇的居民供水,也向乡村的农民供水。水厂所在的和平镇有20个行政村,目前,有11个行政村已经通了自来水。水厂负责人蒋烈介绍说:“着眼于农民对自来水的迫切盼望,我们水厂的施工人员如今已实行三班制的工作。加快施工进度,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村庄早日用上自来水。”
        究竟是什么吸引了民营企业投资农村供水工程呢?蒋烈说:“一是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使企业有信心、有能力进行水厂的前期投入;二是民营企业也看到了今后农村供水这个潜力巨大的水务市场。”
        水厂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盈利,所以,长兴的做法不是让每个乡镇都建小水厂,而是将全县农村规划为6大供水区域,实施区域供水。因此,坐落在和平镇的长兴众益饮泉有限公司就不只是向和平镇的居民、农民供水,还要向一旁的虹星桥镇和吕山乡的居民、农民供水。目前,长兴众益饮泉有限公司的自来水管道已经延伸到虹星桥镇和吕山乡。
        长兴水利部门的同志认为:“解决农村供水问题,不仅要建乡村水厂,更要让乡村水厂有利可图;只要乡村水厂能生存,有盈利,农村的饮水问题也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水厂自来水流入农家,农村延续了数千年的取水方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许多农村都像过节一样放起了鞭炮。长兴县水资源办公室主任郑加云说:“在我老家长兴林城,自来水通一个村,鞭炮声就响一个村。”
        和平镇施家村党支部书记施明山说:“水质有了保证,用水相当方便,1.2元一吨的水价又远比过去买水喝便宜,农民当然高兴啊!”
        “喝这个水,
        你可以多活几年”

        乡村水厂的出现,确实如许多农民所说: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然而,一旦超出水厂的供水能力范围,管网就难以向更加偏僻的乡村延伸。
        偏远乡村的供水问题如何解决呢?湖州市水利局与当地一家高科技公司合作,为我国农村供水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湖州吴兴区妙西镇的基山村是一个没有通公路的偏僻村庄(只有土路),当地村民取水的河网,已受到一定的污染,水中的氟化物、铁、锰、大肠杆菌等都已超标,这样的水显然已不能作饮用水。在原地建传统的水厂,没有合适的水源;将城市水厂的管网长距离延伸到此,根本就不现实。
        湖州水利部门开始并没有注意当地的一家高科技外资公司——欧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因为这家公司制造的反渗透、超滤等膜法水处理设备主要是为工业企业生产纯水的。
        那么,这种高科技的设备能不能用于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呢?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湖州市水利局便联手欧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在基山村建起了一座小型膜法水处理厂。
        膜法水处理技术与所有传统水厂的水处理技术不同:它是通过超滤等物理手段将水中的有害物质排除掉,因此,即使是已经轻度污染的河水,也可以通过膜法水处理技术将其过滤成洁净的饮用水。所以,当这座全省唯一膜法水处理自来水厂建成供水后,基山村村民就成了我省喝上最洁净自来水的人。
        基山村80岁的村民王巧云说到水时满脸喜悦。她对记者说:“村里的年轻人告诉我:‘喝这个水,你可以多活几年’,有这样的好水,我是快活极了!”
        那么,这样的水,农民用得起吗?村民范根法向我们介绍说:“以前,村民买水是3元钱1桶(25公斤),现在,可以直饮的自来水是2元1吨,村民怎么会用不起!”
        欧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施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超滤膜法水处理技术,将在自来水领域内产生一场革命。特别是从今年6月1日起,《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正式实施后,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水处理技术,不少地方是无法达到这个新标准的。”
        而且,膜法水处理厂还具有占地小、投资少等优点,所以,它诞生以后,就成为千万农民饮水工程中的亮点,各地前来取经的人不少。作为长兴县六大供水区域之一的泗安,已决定采用连片建多个膜法水处理厂的方案,来解决全区域的供水问题。
        洁净的水
        改变着农民的环境意识

        在湖州农村采访,记者注意到,随着千百年来农村供水传统的改变,不少延续了数千年的农村陋习正在消失,代之以起的是:农民们强烈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乡村供水在提升农民的卫生意识,农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关心自己的人居环境。吴兴基山村中的河道旁,曾经是村民倾倒生活垃圾的地方,膜法水处理厂建成后,河道两旁早就看不到生活垃圾。
        和平镇施家村党支部书记施明山介绍说:“村里通了自来水后,以前每家每户都有的茅坑正在不断减少,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都在把淋浴器、抽水马桶请进农家。”
        长兴的和平水库,前些年曾搞过人工养鱼,后来,在农民们的反映下,水库不再养鱼了。这座原先主要是用于防洪的水库,如今已被政府部门列为水资源保护区。
        乡村供水,也增强着农民的环境意识,所以,政府部门倡导的另一项工程——“生态村”建设,也在农村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安吉县孝丰镇的统溪村,家家户户都建起了生活污水处理池,全村的生活污水都是经过处理后再排放的。安吉县山川乡的高家堂村,则将村中以前最肮脏之处的烂水塘,改建成污水处理池,全村所有生活污水都在这里得到处理后再作排放。
        在统溪村、高家堂村这样的典型“生态村”中,不要说山涧、水沟中没有生活垃圾,就是在村道、农院中也不见生活垃圾。原来这些“生态村”中都建有分类垃圾箱,整个垃圾处理过程已经和大城市一样。
        高家堂村村民袁水琴告诉记者:“今天,如果村里的道路上有一张纸片或一只塑料袋,村民都会主动捡起,将它扔进垃圾箱。村民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这样的习惯。”
        山川乡乡长许虹说:“以前是政府要求农民应该这样做,如今是农民们自己要求这样做。”
        高家堂村的村前有一条溪流,早些年,溪流旁曾是农民倾倒垃圾的场所。在“生态村”的建设中,高家堂村村民提议,筑堤将溪流建成小型湖泊。如今,这个清水湖泊不仅使高家堂村有了山清水秀的美名,也为山下农民的饮水提供了良好的水源。
     
        来源
                  
    上一篇: 吴兴区水利局高度重视人大议案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下一篇: 湖州市千万亩十亿方项目节水工程顺利进行
    版权所有 湖州市水利局   联系电话:0572-2667910 网站地图
    浙ICP备10016985号-1    公安备案号:33059102000029 网站标识码:3305000011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当前在线 人 今日访问IP: 个  
    .MSSQL版本TM
    微 信
    微 博
    Copyright Right©2008-2013 Po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