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水铸精品
春风吹拂水如天
最近,由湖州市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处承担的“大面积水草草害的综合防治”课题 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在解决大面积水草综合防治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湖州历史上曾有“湖城素号泽国,十年九涝”的记载,多次水灾造成惨重的人员及财产损失。然而近年来我市的治太工程将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水文化、城市景观等科学地结合起来,打造了许多“精品”,为防御地区洪涝灾害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湖州的水质。
湖州城市化程度的加快和区域块状经济的提速发展,城市和工业用水量明显增长,区域性缺水问题进一步凸现,饮用水源地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我市在完成《湖州市城乡供水水源规划》后,着手建设凤凰水库、合溪水库和老虎潭水库。结合水库防汛信息化建设,开展水库除险加固,初步建立起“工程安全、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高效、环境美丽”的科学管理体系。
面对全市千余公里的通航河道,近年来开展了以河道疏浚结合堤防加高加固等整治工作,以营造水清岸绿、交通顺畅的优美生活环境。在努力增强全民环保意识,进行河道疏浚结合堤防加高加固、修筑河道护岸、营造岸坡绿化带,制定堤防及河道的长效管理制度的同时,各县区还编制完成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实施方案,计划5年内新增和改善饮用水人口32.27万人。对于采矿造成的剧烈侵蚀,基建项目造成的极强度侵蚀,船行波、风浪冲刷引起的强度侵蚀,以及陡坡开荒、全垦种植、串灌漫灌等不合理的生产作业方式产生的水土流失等,采取以改善防洪和水土保持管理条件为首要任务。发展林业增加植被,因地制宜兴建水利工程,治山治田,保护水源,提高水质。目前,对已流失废弃的渣土资源再开发利用研究,利用废弃渣土筑堤、造地、制砖等实践也已初具规模。
科学治水渗入信息化,水利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据了解,仅去年全市水利系统结合工程建设用于科技项目配套、技改投入就高达2500万元。同时,建成防汛信息局域网、省市远程会商系统、德清县防汛决策指挥支持系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广泛引进橡胶坝、水下爆破、光面爆破、倒挂井、塑性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浇筑施工、人工植生复合混凝土生态护岸等新技术、新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