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建设管理
  • 防汛抗旱
  • 水政水资源
  • 水生态文明
  • 政务公开
  • 业务专题
  • 水利视频
  • 政务服务
  • 您的位置:首页 >> 防汛抗旱 >> 防汛信息
    太湖南岸的抗台记忆
    供稿:  ‖  来源: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12年8月14日  ‖  查看1423次  ‖  

    太湖南岸的抗台记忆


        从8月6日湖州启动防御台风“海葵”的应急响应,到13日全市解除应急响应,整整七天。这短短的七天,这长长的七天,留下了——太湖南岸的抗台记忆
        这是一个令人无法忘怀的时刻——
        8月9日15时,安吉县报福镇石岭村, 60多岁的费雍华夫妇抱着周岁的外孙,与600余名来此休闲避暑的客人一起跨过了岭上刚架起的“生命之桥”,拥着已焦急等待多时的女儿、女婿,一家人热泪盈眶。
        这是一个令人精神振奋的场景——
        从8月9日起,西苕溪沿线全线告急,部分河段水位超历史最高,先后出现35处堤防决口。湖州数万军民顶风冒雨,日夜奋战,至8月11日晚6时,成功封堵了全部缺口。
        这是一个令人倍感温馨的故事——
        8月8日下午3时,在长兜港避风的“苏环监测一号”因狂风骇浪突然走锚。危急关头,湖州港航局救援队火速赶到……一个小时后, 5名江苏船员在湖州太湖海事所旁边的空调房间里,向家人报着平安。
        ……
        8月8日,挟裹着狂风暴雨,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正面袭击我市。
        面对着这场48年来风最大、雨最大、水最大的台风,面对着濒临太湖、河港众多、山塘水库星罗棋布等诸多不利因素,面对着坡陡流急、雨水从海拔1000多米的天目山北麓到海拔不足两米的太湖仅百来公里的水文特征,湖州军民众志成城、科学应对,取得了抗击“海葵”的重大胜利,实现了“不死人、无伤人、少损失”的目标。
        未雨绸缪的战前准备、严密有序的防御措施、及时准确的指挥调度……这一切,诠释着科学决策的真谛
        “海葵”来者不善。
        中央气象台5日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11号热带风暴“海葵”于5日傍晚进入东海东部海面。作为高纬度生成台风,“海葵”阻力小,速度快,登陆时可能正是发展强盛时期。
        此时台风中心眼虽然距离湖州有近千公里,但消息传来,全市上下立刻就像上了弦的发条,紧急动员,严阵以待。
        5日下午、 6日上午,市防指两次组织相关部门会商,明确防御重点,并连续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区、防指成员单位做好防御工作; 7日下午,市委书记马以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金长征在市防指召开全市防台视频会议,再次部署防台工作……
        防台,一时间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各级党政领导率先垂范,深入一线指导。市委、市政府派出了由各位市委常委、副市长带队的工作组,于7日下午分赴各县区督查指导防台抗台工作。
        防台抗台,抓好重点部位的防范可谓是重中之重。
        山塘水库历来是防台的重点。我市目前有156座大小水库和上千座山塘,一旦出现意外,后果十分严重。
        市防指统一调度,在台风影响前,对水位较高的对河口、老虎潭两座大中型水库进行提前预泄。在台风影响时,所有水库停止泄洪,实施拦洪错峰;为减轻杭州的防洪压力,关闭环湖大堤沿线、东苕溪导流港沿线、中心城防各类水闸,最大限度“逼”洪水进入太湖。针对台风过后带来强降雨的情况,全部开启环湖大堤沿线诸闸,抓住太湖水位相对较低有利时机,利用落差引导东部平原排涝……
        由于测算精准,调度得当,全市各类水库和山塘无一险情,顺利通过了强台风和强降雨的“洗礼”。
        太湖,无风也有三尺浪,台风来袭,更会掀起狂风巨浪。 2004年7月,台风“蒲公英”引发我市突发性大风,由于未及时回港避风,太湖中15艘船舶沉没,造成两人死亡。
        为了杜绝灾难再次发生,在台风影响之前,我市对太湖航线实施全线封航,全面禁止各类船舶进入太湖,水上船舶全部停运,1930艘船只回港避风,船上人员2288人安全转移上岸。
        8日下午4时,尽管窗外风狂雨猛、湖面浊浪排空,但太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尹潇却很从容:“沿湖近千渔民今年已搬进了梅东新区,南太湖避风新港已投入运行。这几天我们已按照预案做了充分准备,心里有底了。”
        在东西苕溪两岸及早落实抢险设备,并实行百米一人24小时巡查;关停所有危险景区和娱乐项目,劝阻游客近3000人;部队、武警、公安、民兵等各类抢险力量进入待命状态……有序有效的防御,再一次“跑赢”了台风。“海葵”是强悍的,但它的一举一动,始终牢牢地被追踪着。早在6日上午,市防指就启动了Ⅳ级应急响应,其后又根据预报,梯次启动应急响应。
        雨情、风情、水情、灾情……防指密切关注着“海葵”的行踪,及时分析研判,紧扣关键节点,精准下达指令。
        生命至上的抗灾理念、9万余人的大转移、无一伤亡的成绩单……这一切,闪烁着以人为本的光辉
        7日晚上,针对台风“海葵”带来的影响,市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类学校、建设工地、群体性户外活动等一律停课停工,并希望广大市民抓紧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台风来临,灾害面前,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在“海葵”影响我市之前,市防指连续发出3个关于人员安全转移的紧急通知,要求按规定时间把该转移的人员全部转移到位,特别是做好危险区域人员的排查和安全转移工作。
        全市各级各部门抓住台风到来前的有限时间,迅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和民兵深入一线,实行拉网式的逐村、逐户排查,确保“不漏一处、不存死角”。
        在“海葵”正面袭击我市期间,有关地区和部门高度警惕,严密监测小流域山洪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水库山塘下游、东西苕溪两岸等各类可能发生危险的地带,确保该转移的人员全部转移到位,确保无擅自返回情况。
        德清, 1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被紧急疏散到安置点,安心静等“海葵”离开;在长兴县体育中心的安置点,凉席、饮水机、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都安放妥当,墙角还立着空调……“为了百姓安全,宁可十防九空”,这不仅是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据统计,“海葵”影响期间,全市共转移人员9万余人,为新世纪以来我市防台转移人数之最。
        8日早上,一则1100多名游客被困安吉县报福镇石岭村农家乐的消息,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石岭村养生旅游十分发达,上海等地很多老人每逢夏季都来这里度夏休养。台风“海葵”到来之前,已经劝返1109人,山上尚有692名常年居住石岭的客人。
        当天,由于山洪迅猛,通往山上的路被洪水淹没,加上局部塌方,根本无法通行,山上电力中断。接到险情后,各路力量迅速向这里集结。
        当天6批次的人员突击,一直无法接近被困地段。
        “无论用什么手段,一定要将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段。”连夜会商后,市县领导一致决定:全力以赴架战备桥,打通道路。
        9日凌晨2时起,架桥工作正式展开。 12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后,“生命之桥”终于架通。
        同样因道路被冲毁而受困于安吉县上墅乡董岭村的1600多名度假者, 10日清晨陆续踏上了抢修好的回家之路。
        为了解决大车无法通行的问题,当地交通运输部门还专门组织了出租车和面包车,以短驳的“接力”方式疏散度假者。
        从不遗余力安全转移群众,到组织船只回港避风;从全力以赴救援被困人员,到为临时安置点的群众送上热水热饭;从要求停工停课,到广泛宣传安全防范知识……人的生命安全,始终是每一项决策、每一次行动的起点和终点,才使我们在肆虐的“海葵”面前,做到了无一人伤亡。
        冲锋在前的党员、风雨并肩的军民、守望互助的温情……这一切,彰显着众志成城的激情
        “海葵”,是我市48年以来遇到的最强台风。
        风,实测内陆平原地区风力9至10级,太湖湖面一度达到了12级;雨,全市台风过程降雨244.2毫米,仅次于台风登陆地宁波,安吉县董岭达到了644毫米,超过历史极值;水,东苕溪、西苕溪中下游、东部平原、长兴平原全面超保证水位,西苕溪干流横塘村段最大流量超实测历史最大记录,港口段最高水位超实测历史最高水位,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总量达2.1亿方,创下新高。
        灾情虽大,但依旧不及我们这座城市所发散出的“正能量”。在灾害面前,湖州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勇敢、坚忍和自立,陌生人变得熟悉,素昧平生者成为亲人,大家携手并肩、互帮互助,齐心抗御着台风,维护共同的家园。
        8日晚上11时50分,吴兴区妙西镇五星村村支部书记吴绍林在堵完最后一个口子后,因为心脏病发作倒在了堤坝上。但6个小时后,刚刚脱离危险的他便溜出了医院,又投入了一线抢险。
        8日晚上10时,在长兴县泗槐线云峰村,洪水把路基撕开一个长约两三米、深达1米多的大窟窿。已经连续两夜未合眼的长兴公路段林城路政中队队长何钢迅速叫上同组人员赶到了现场。奋力抢修8小时后, 2000多村民出村的唯一道路终于被抢通。
    &

                  
    上一篇: 齐心协力抗天灾 并肩作战写大爱
    下一篇: 市委常委金建新视察西苕溪 指导防洪工程建设
    版权所有 湖州市水利局   联系电话:0572-2667910 网站地图
    浙ICP备10016985号-1    公安备案号:33059102000029 网站标识码:3305000011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当前在线 人 今日访问IP: 个  
    .MSSQL版本TM
    微 信
    微 博
    Copyright Right©2008-2013 Po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