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决战西苕溪
——长兴县吴山清临土斗堤坝缺口合龙纪实
8月11日18时15分,长兴县和平镇吴山清临土斗堤坝缺口正式合龙。此时,欢呼声、鼓掌声、呐喊声在堤坝现场此起彼伏,这场军民协力的抢险行动终于告捷,历时整整61个小时……
11日早上7时许,记者进入吴山村,村口停放着4辆标有“人民利益记心间”的军用大卡车,在不远处的吴山大桥方向,传来“一二,加油!”的呐喊声。原来,驻湖某部的官兵正在桥上用人墙组成的“传送带”往大船上运送沙袋。
自从8月9日当地堤坝出现缺口后,先后有来自各条战线的抢险人员,在这里开展抢险工作,共计8000多人次。由于通往抢险点的陆路狭窄,工程车无法进入,所以只能将沙袋在吴山大桥装船,然后运到距离抢险点300多米远的一个港口,再由部队官兵人工扛运至缺口处,这给抢险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来可以用大船直接运至缺口附近,可之前的船搁浅了,昨天下了很大的雨,我们都没有停下来过。”一名老家山东的李姓战士说,他们冒着风雨连夜打桩、搭脚手架,不少士兵在水里浸泡了10多个小时。
中午时分,天空又飘起了雨。
从陆路直奔堤坝缺口处,路上满是泥泞,不少空置农房已淹没在水中,所幸的是当地2130名受灾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伤亡。
在路上,记者看到一些身穿迷彩服和橙色救生衣的战士,他们将蛇皮袋铺在路边,躺着睡着了,蚊子、苍蝇围着发着汗味的战士们转,雨水就这么打在他们的身上。一旁的部队通信员邱瑞清悄悄告诉记者:“休息1个多小时后,就又要上前线抢险,从昨晚到现在,就这样在路边轮班‘补充体力’。”“大家都是轻伤不下火线,坚持搬运沙袋。”说话间,从记者身边走过几名年纪看上去很小的战士,他们身上除了汗味还有药的味道,手臂上缠着医用纱布。一名叫潘军的“80后”中士对记者说,走过去的可都是些“90后”,他这个老兵和新兵们在水里打桩,皮肤都泡烂了。
“昔日九江封堵决口创造奇迹,今朝决战苕溪堤坝更显雄风”,“战天斗地抗洪魔,劈波斩浪扬铁甲雄风”……行至堤坝决口处,士兵们忙碌的堵堤身影、铿锵的口号呐喊声、各种鼓舞人心的标语、签名表决心的红旗交织在了一起。
这个长度超过50米的口子,已经被脚手架连接了起来,土斗区里的水正在往外河里流淌。口子两岸分别是驻湖某部和武警的战士们,他们各自从两头扛包堵口,分工合作。
已经是下午2时,雨渐渐停了。
这时从不远处走来了一批当地村民。“我们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大家都想快点合龙啊!”吴山村村民罗先峰说。站在一旁的王省培来自安徽安庆,“和平也算是我的一个家,过来搬搬沙袋的活我还是可以的”……
“传沙袋的时候不要放地下,直接交给下一个,这样速度快”,“直属营的再坚持5分钟,炮营的做好接班准备”,“脚手架上的士兵再往对岸去一些,拉开战线”……缺口处的战士们干得热火朝天。两岸的战士居然彼此较劲,在相互激励的口号声中,加快了堵缺口的速度。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下午4时40分,一艘满载沙袋的大船驶向了缺口处,堤坝上的军民开始喝彩。原来河里易搁浅的地段已经得到处理,现在大船可以直接到达缺口处了。这时,战士们搭板连船,快步扛运沙袋,速度又提高了不少。
“堵上这批沙袋就是胜利!大家加快速度!”一声呐喊换来缺口两岸战士齐声喊“好!”当最后一批沙袋“啪啪”地压在缺口处时,欢呼声此起彼伏,夕阳的余晖,透过雨后的天空,映红了堤坝上的每一张脸庞……
来源: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