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洪面前筑起生命防线
——记市区防御山洪灾害现场演练
记者 汪锡平
模拟场景1 天上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地上水漫金山,河水暴涨,裹携着泥石的激流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着。长夜漫漫,8月21日子夜时分,望着室外黑鸦鸦雨夜,居住在吴兴区埭溪镇红旗村镇水自然村河边、山崖边的村民心一直悬着。“哐、哐、哐……”听着锣声一声声紧起来,八组村民王莲珠大妈一家焦急万分,村民小组长沈新根上门喊道:“大妈,河水涨得太快了,请你们赶紧转移。”
模拟场景2 据了解,8月20日下午13时起,埭溪镇地区突降暴雨,红旗村预警监测,晚上23时许,一小时降雨量接近二级响应临界值(50毫米),并且洪水浑浊上涨迅速、暴雨持续不停,村委会立即发出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二级响应预警信号。与此同时,区、镇防汛指挥部门接到汇报,并通过雨情监测,及时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二级响应,镇各应急小组陆续进入该村,随时准备转移群众。
模拟场景3 21时至24时,3个小时连续降雨量累计,已超过100毫米的人员转移临界标准,河水骤涨,部分地点出现山体滑坡征兆,暴雨仍在持续,情况十分危急。村山洪灾害防御小组宣布立即启动山洪灾害一级响应,“呜……”警报声响彻山村。24时15分,在镇应急指挥小组指导帮助下,各转移小组开始有序转移群众。正在此时,村南侧山体开始滑坡,已经进入红旗村的现场指挥小组研判汛情发展趋势后,一边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一级响应,并迅速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一边向上级请求支援。一时间,村头路口,光亮闪动,人们或撑着雨伞、或披着雨衣,老人被搀扶着,小孩被抱在怀里,大家顶着暴雨从不同家庭汇拢来,向预定的安全目的地转移。
模拟场景4 21日凌晨1时10分,区防指增援抵达。60人的民兵分队迅速投入行动,协助村干部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没多久,各转移组报告相继传来,镇水片50人全部转移到村部办公楼,南坞片19人、石郎片92人全部转移到高处居民家中,大城应转移18人中1名老人不听劝阻。“我活了70多年了,从来没有出过事,我不走……”现场指挥小组命令两名民兵挟着老人向安全位置转移。
模拟场景5 正当大家庆幸群众全部顺利转移时,传来上游山塘预警报告,大坝多处出现渗漏,水位持续上涨;又有民兵报告山体滑坡造成该村通信全部中断。现场指挥小组一边部署山塘下游群众转移,一边向上级再次请求支援。灾情就是命令,接到报告,市防指派出武警湖州市支队、水利专家、携带卫星电话的电信人员等支援力量迅速赶往红旗村。
模拟场景6 凌晨2时,通信恢复了,武警官兵兵分两组,一组协助民兵组织转移人员,另一组到低洼处挨家挨户检查。“老乡,这里危险,快到安全的地方去。”“等等,还有几样值钱的东西没有搬好。”两名已转移群众溜回家正在搬物品,被检查组武警官兵强行带离现场,“生命比什么都重要,你们人快走,东西我们帮你拿。”
模拟场景7 经过半个多小时集中大转移,下游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在各安置点,后勤保障组开始发放食物和饮用水,并安抚转移群众,告知安置纪律;医疗救护组正在进行消毒和防疫工作;监测预警组继续监测雨情水情。武警官兵和民兵重新集结,准备投入排除上游山塘险情任务。
演练结束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山洪面前筑起一道生命防线。”随着现场演练总指挥一声宣布:“今天的演练到此结束!”原来是市防指和吴兴区防指日前联合进行的一次防御山洪灾害现场演练。现场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现场防御演练,检验和论证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增强防汛队伍的应急判断和处置能力,加强群众山洪灾害方面自我防御意识,促进山洪灾害防御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