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建设管理
  • 防汛抗旱
  • 水政水资源
  • 水生态文明
  • 政务公开
  • 业务专题
  • 水利视频
  • 政务服务
  • 您的位置:首页 >> 防汛抗旱 >> 防汛信息
    孙文友书记在调研防汛工作时强调:宁可防而无灾,不可疏而有患(防汛简报总第120期) (组图)
    供稿:  ‖  来源:沈桂林   ‖  发布时间:2007年6月8日  ‖  查看519次  ‖  

     湖州市人民政府防汛

     2007年第10期

     
     防旱指挥部办公室编 

      (总第120期)

     2007年6月8日





    孙文友视察西苕溪长兴吴山彭家兜堤防工程

    孙文友视察安吉西苕溪新丰段标准堤建设

     

        6月7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文友专程检查水利防汛工作。孙文友强调,防汛防台抗旱是一项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一定要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准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强化责任,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宁可防而无灾,不可疏而有患,切实做好今年的防汛防台抗旱各项工作。
      市委常委、秘书长吴国升,副市长杨建新及市农办、水利局等部门负责人随同检查。
      检查中,孙文友等实地查看了西苕溪长兴吴山彭汇兜段和安吉溪龙新丰、后河段,递铺后溪大桥,重点检查西苕溪的防汛防洪工作。每到一地,孙文友都仔细询问水文水位、堤防、值班巡逻力量等情况,并到物资仓库检查应急抢险物资储备情况,他要求当地镇村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落实措施,做到守堤有责,确保安全。孙文友等还检查了安吉石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并要求加快实施千库保安工程,切实消除病险隐患。
      在听取了安吉县和市水利局有关防汛防洪的工作情况后,孙文友指出,目前,各地各部门按照“有灾无灾按有灾准备、大灾小灾按大灾准备”的要求,早部署、早准备,在责任落实、工程度汛准备、物资、队伍准备、隐患问题整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防大汛抗大灾做了一定准备。但从检查情况来看,仍存在着河道狭窄不通畅、堤防薄弱损毁多、堤外河滩住户多等问题和隐患,一定要强化责任,充分准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孙文友强调,要严防思想麻痹。对今年防汛防台抗旱的新形势、新情况,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切不可心存侥幸,决不能麻痹大意。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应对预案和措施考虑得更周全、更细致一些,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更扎实一些,牢牢把握主动权,做到心中有底,确保万无一失。
      孙文友强调,要严格落实责任。要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分级负责制。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认真落实部门责任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防汛防台抗旱工作职责,对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强化岗位责任。对水库、重要堤塘、危险地段、小流域地质灾害等易发点,要确保责任到岗、到事、到人。
      孙文友强调,要严查各类隐患。对一些重点隐患和问题,要采取措施加紧解决,限期整改到位;一时难以处理的,要加强监控,及时发现险情。对于病险山塘水库,要加强检查,落实预案,切实消除隐患;对于西苕溪的防汛防洪,要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进行重点排查,对重点部位、危险地段进行重点整治,确保防汛安全;对于地质灾害,要加强隐患点的排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孙文友强调,要严明工作纪律。做好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政令畅通。指挥系统要反映敏捷,有关部门、单位在加强值班巡查的同时,要加强雨情、水情的测报,并互通信息,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必须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以大局为重,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坚决服从统一安排和指挥调度。必须严肃纪律。对因失职、工作不力和违反防汛防台抗旱纪律而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对在紧急关头擅离职守、临危退缩的人员,要依法依纪从严从重处理。
     
     
     
    孙文友视察石冲水库保安达标工程建设
                  
    上一篇: 市防指多形式开展《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学习宣传活动
    下一篇: 湖州军分区领导检查指导防汛工作(组图)
    版权所有 湖州市水利局   联系电话:0572-2667910 网站地图
    浙ICP备10016985号-1    公安备案号:33059102000029 网站标识码:3305000011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当前在线 人 今日访问IP: 个  
    .MSSQL版本TM
    微 信
    微 博
    Copyright Right©2008-2013 Po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