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湖流域中部地势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在众多的湖群中太湖居中,太湖以西洮滆湖群,包括洮湖、滆湖及宜兴三氿等湖泊;太湖以东有阳澄、淀泖湖群,包括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澄湖等湖泊。水面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共有189个,总面积3159平方公里,蓄水量为57.68亿立方米。其中湖泊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9个,即太湖、滆湖、阳澄湖、淀山湖、洮湖、澄湖、昆承湖、元荡和独墅湖,总面积2838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湖泊总面积90%;湖泊面积为5-1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6个,总面积为108平方公里,占湖泊总面积的3%;面积小于5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64个,总面积为213平方公里,占湖泊总面积的6.7%。从数量上看,小湖居多;从面积大小来看,大、中型湖泊占优势,其面积占湖泊总面积的90%以上。全流域河湖水面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6,水面比重很大,再加上入湖泾流量不多,因此本区湖泊水位的变化具有缓涨缓落的特性。
湖泊形态特征是表征湖泊自然特性的重要指标。本流域的湖泊由于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湖盆形态大致相似,都是浅水碟形湖盆,属三角洲浅水湖泊类型;湖底地形十分平坦,太湖的水湖底平均坡度为0°0′19.66″,滆湖的湖底平均坡度0°22′58″;湖水很浅,一般水深1-2米,湖泊蓄水容积比较小。本区湖泊水浅、底平、容量不大,调蓄能力较弱,但有利于湖水混合,使全湖水文特性、化学成分常处均一状态。
据1984-1985年实地测量和调查,本流域主要湖泊的形态特征如下表:
A 太湖:为流域第一大湖,又是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湖面形态如向西突出的新月。湖岸形态,南岸为典型的圆弧形岸线,东北岸曲折多湾,湖岬、湖荡相间分布,以湖岸计算的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太湖中现有51个岛屿,总面积89.7平方公里。因此太湖实际水面面积为2338.11平方公里,湖岸线总线405公里。平均水深1.89米,从湖底地形可见湖盆的地势是由东向西倾斜,湖盆形态呈浅碟形。
B 滆湖:为本流域第二大湖,湖面形状犹如一长茄形,湖岸圆滑整齐,湖盆地形平坦,无显著起伏,近岸线,湖心较深,湖泊面积146.88平方公里。滆湖位于太湖的上游,受茅山丘陵区洪水影响,湖泊水位变幅为全区最大,水位绝对变幅达3-3.5米。
C 阳澄湖:为全区第三大湖泊,湖泊面积119.04平方公里,它由东北-西南向相平行三个湖泊组成,即阳澄东湖、阳澄中湖、阳澄西湖,以阳澄东湖面积最大,阳澄西湖湖底起伏最为明显,全区最深的湖泊深潭就在此。
d 淀山湖:岸线比较曲折,湖泊面积63.7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3米。它位于太湖的下游,来水经上游河湖调节,湖泊水位变幅为全流域最小,水位绝对变幅小于2.0米。淀山湖出口离吴淞口仅百余公里,已感受潮汐影响,属感潮区湖泊。
此外,在太湖以东有阳澄湖、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是以阳澄湖为中心的水网区,淀泖区是以淀山湖为中心的水网区,除阳澄湖、淀山湖之外还包括两湖周围的昆承湖、漕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漾、北麻漾等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