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长兴县民营水利事业发展纪实
随着多元化水利和水利建设市场运作的快速发展,民营水利应运而生,已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近年来,长兴县适应新形势,树立新理念,创新方法,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目前,长兴县民营资本参与的水利项目达50项总投资达31922万元,民营资本正渐渐成为当地水利建设主要有生力量,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水利建设。连日来,我们对全县民营水利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深入了解了全县民营水利事业的发展情况、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以期待更好的引导、规范和推动民营水利的发展。
民营水利大发展,解决了政府投入水利建设资金少的问题,使民间资本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政府、经营者和群众的互惠多赢。
长兴县紧临太湖,水系纵横,全县各类水利设施近万处,其中中、小型水库34座,大小山塘上千座。基本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和日常管理,当地政府每年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其他各类城市供水、乡镇集镇供水、城市防洪工程等基础建设也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和形势的需要,急待设施更新。
一边是水利建设急需加强,政府资金不够的矛盾日益突出,一边是民间资本充裕,正在积极寻找投资项目,为了有效解决政府缺少水利建设资金问题,充分发挥民间资本作用,前几年长兴县在民营水利方面进行了尝试。2002年,长兴民营水利事业首资试水;泗安镇泗安水库经营管理权进行了拍卖。泗安镇村民周某以35万元竞拍到泗安水库4年的经营管理权。当年,水利局马上从承包金中拿出多少对水库的引水渠道、内外坡面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整修,余下的资金用于水库长效管理。水库经营者给我们算了一笔帐:他承包水库养鱼一来能为当地水库维修和养护提供资金保证,二来水库养出的鱼比其他渔塘养殖的好,外面客户喜欢,价格比其他的好一节,虽然承包金相对高一点,但还是有利可图。他笑着说:“这样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做啊!”
在城市水务市场化运作方面,长兴更有大手笔。今年1月18日,全国第一例社会资本进行供排水一体化投资项目——长兴县人民政府与深圳水务集团公司共同投资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项目正式签约。深水集团以现金出资,长兴以资产出资,共同组建供水合资公司与污水处理合资公司,共同经营该县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合资公司深水集团拥有70%股权,长兴清源资产管理中心拥有30%股权,合资公司将获得长兴县五十年的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此资合资总额约1.6亿元。城市水务界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长兴县政府与深水集团的合作,通过资产重组,盘活了存量国有资产,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政府缺少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当地水务事业,不仅大大的扩大了供水区域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确保了县城老百姓用水和污水处理,在政府少花钱、企业有钱赚的情况下,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广大人民群众。”
“水中自有黄金屋”。在挖到了民营水利“第一桶金”后,民营资本不断涌入了城市防洪、乡镇集镇供水、河道建设等方面的水利事业建设。前不久,按照“国债扶持、民间集资、企业化运作、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行偿贷”的市场化治污模式成立的环太湖地区第一家民营污水处理厂——长兴夹浦镇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该公司由国家发放1100万元国债,当地民营业主丁志农、丁国云等人投资4500万元组建而成,日处理污水3万吨,目前当地6000多台喷水织机和12家印染企业污水排放全部进入了处理管网。在护城河南门港段改造过程中,水木花都房产公司投入200万元,对该房产开发有直接利益的800米河道进行了河道清理、河傍加固及景观改造。在吴山乡清山港4.5公里的拓宽改造过程中,当地矿山企业承担了2公里河道改造工程,总投资达到800万元,工程完工后,河道的码头由这些企业经营,余下的2.5公里采用同样形式正在启动。
长兴县林城、水口、和平、吴山、泗安、洪桥等乡镇供水工程有的已经完工,有的正在紧张建设,各项工程的工程概算总投资将达到5000多万元,这些工程全部完工后,整个长兴县农村饮用水质量将有极大飞跃。关系到全县农村饮用水这样的一个大工程,民营资本的投入不仅大大减少了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而且使得农村饮用水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水口乡总投资726万元的供水工程,改善用水人口1.1万人,铺设管道18.9公里。该工程项目法人单位为长兴清水源制水有限公司,公司是以股份制形式运作。该公司一股东说:“投资农村供水工程虽然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但是风险相对比较小,回报比较稳定,而且能直接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大家都有好处。”
民营水利发展迅猛,如何引导、规范和推动民营水利的发展党委、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民营水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两工”逐步取消应运而生的新事物,发展初期将会存在一些不规范和不完善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心态,既要政策上给予优惠、正确引导,又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水利建设实际,科学指导、规范建设,更要充分利用法律加以保护、严格管理,使民营水利不断完善壮大,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有生力量,充分发挥民营水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民营水利带有很强的社会性、群众性和自发性,这些性质导致在实际运作中很容易表现出不按规范操作、不按技术要求办事的行为,导致工程建设留下安全隐患。要真正发挥民营水利在水利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他真正意义上成为水利事业的源头活水,我们就必须研究建立一套发展民营水利质量监控机制,形成一个质量安全网络体系。
民营水利投资者是民营水利事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如何没有人来投资水利建设,民营水利就根本无从谈起。首先,党委、政府要依法保护民营水利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破坏、阻碍民营水利发展的行为给予严惩。其次,党委、政府要尽力搞好组织、指导、引导、协调等领导服务,确保民营水利投资者放心、安心。
缺乏统一规划和长效管理机制是民营水利发展初期遇到主要问题。民营水利在发展实期就呈现出了极强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大有可为。但如果民营水利缺乏统一、科技的规划,就很容易出现低标准重复建设和盲目开发现象,不仅会不同程度和浪费水土资源利用、工程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避免民营水利项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多数民营水利的业主不是水利行家,尤其对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管理经验,作为水利部门不仅要落实好管理责任,更要指导业主在长效管理上下功夫,建立有利于工程政党运作、良性循环的长效管理机制,真正让投资者、经营者、所有者和社会各得其所、利益共享。
湖州市水利局:吴成 潘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