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防汛防旱 寻求抗灾对策(之三)
总体防洪能力依然不高。我市境内三项“治太”骨干工程已进入全面扫尾阶段,6座县级以上防洪工程也已形成封闭,初步建成了“泄蓄并举、拦排结合、城镇设防”的洪涝灾害防御体系,但工程措施尚未全部到位。另一方面随着周边地区防洪能力的快速提高及太湖调蓄水位的逐年提高,防洪压力日趋增大。 防洪工程安全隐患多。随着航运业的繁荣,过往船只对堤防的冲刷造成通航河道堤防塌损,成为平原区防汛最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小型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管理不善;在建工程数量多、安全度汛任务重,特别是在建的对河口水库、凤凰水库、东大堤、泗安塘等骨干重点工程;99年洪水后建成的大量工程未经受大洪水的考验,自身安全和防洪效益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开发区、交通等其它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对防洪设施造成破坏。各类开发区、高速公路、航道、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破坏堤防、侵占填堵河道等现象较为严重,一方面破坏了原有防洪格局,严重影响了所涉及的区域防洪安全;另一方面自身的防洪安全难以保证,各类开发区自身防洪排涝体系并不完善。部分干部群众存在松懈麻痹思想。我市已连续四年没有大的洪水,十几年没有大的台风洪涝;去年干旱,各地盼雨心切,放松防汛工作;防治禽流感、粮食供需安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各级领导抓防汛工作的精力。3、应急工程实施方面。扎实做好防洪圩堤应急加固项目工作,针对市区范围内河道堤防坍塌严重、危及安全度汛的现状,市政府和领导非常重视,经实地察看并研究,市政府紧急拨款500万元用于防洪圩堤应急加固项目,以提高河道堤防的防洪能力,完善工程保安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湖州市财政局、湖州市水利局于2004年4月中旬联合下达了《关于2004年度防洪圩堤应急加固项目市级专项补助资金计划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市区水利部门及时下达防洪圩堤应急加固项目计划,尽早组织施工。南浔区市下达计划任务12公里,区下达计划任务17.035公里;吴兴区市下达计划任务5.4公里,区下达计划任务5.4公里,开发区市下达计划任务2.6公里,区下达计划任务2.6公里。各乡镇高度重视,先后动工,现多数项目正在实施中。针对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涉及面广等困难,各区水利部门制定了防洪圩堤应急加固工程管理办法,对工程的技术要求、工期要求、施工管理、资金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同时组织技术骨干力量奔赴各个工地,对工程的实施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帮助,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狠抓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