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9时,室外温度便已高达33℃,烈日下待上几分钟便大汗淋漓。尽管如此,德清县钟管镇蠡山村西施斗港却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500米长的河道内,抓斗式挖泥船正紧张作业,岸边长臂挖机不断清理河内垃圾,两艘运泥船来回穿梭,河道清淤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7月13日中的标,仅用了3天时间,我们就办齐了所有手续,并逐步开始落实设备进场施工。”西施斗港治理项目施工方负责人杨继平说,眼下正值汛期,大港水位普遍较高,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这不,趁着这间隙,内港的清淤工作就被提上了日程,西施斗港成了十字港水系综合治理项目的第一站。
在西施斗港不远处,是名声在外的刘家桥港,作为德清中小河流重点县项目整治过后的示范性河道,刘家桥港已是公认的“西施河”。“同一个组,仅仅隔开了几百米,那条是公园环抱的‘西施河’,这条却是无人问津的黑臭河,实在是令人唏嘘。”蠡山村第一书记卫俊叹息道,相传当年西施就是从这条港上的岸,河道中段还留有古桥西施画桥的遗址,故名西施斗港。不过,由于河道两旁生猪养殖厂长期的污水直排情况,久而久之河道越来越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差,两旁的生猪养殖场虽然去年就关闭了,但是恶劣环境不曾改善,再不整治预计河道不用两三年就会“消失”。眼下,村里正巧创建‘历史文化村’,西施斗港整治就首当其冲了。
“经过前两年中小河流重点县项目的治理,我们在河道清淤、整治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今年全县清淤任务450万方,我们十字港水系治理就多达71万方,接下来我们将在中小河流重点县治理项目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每个地方的乡土文化,在做好生态河道文章的同时,将河道的文化记忆融入到水利建设当中。”县十字港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办黄坚介绍,通俗的讲十字港水系综合治理就是‘中小河流重点县’的升级版。
据悉,德清县十字港水系综合治理项目是2016年浙江省16个中小流域治理试点项目之一,共涉及7个乡镇,规划治理河道296条、湖漾18个,5年总投资4.76亿元,治理内容包括清淤清障、水系连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亲水绿道和生态修复等,实现德清美丽河道3.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