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建设管理
  • 防汛抗旱
  • 水政水资源
  • 水生态文明
  • 政务公开
  • 业务专题
  • 水利视频
  • 政务服务
  •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信息
    陈雷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供稿:  ‖  来源: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10年1月19日  ‖  查看564次  ‖  

    深入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新要求
    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
    ——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 雷
    (2010年1月1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回升向好、水利基础地位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
      这次会议之所以在湖南省召开,主要是因为,湖南是水利大省,也是治水任务十分艰巨,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效显著的省份。多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把治水兴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水利基础不断夯实,水利管理不断加强,水利改革不断深化,水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有许多值得全国水利部门学习借鉴的做法和经验。今天,张春贤书记和周强省长、杨泰波秘书长、徐明华副省长亲临会议指导,周强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全面介绍了湖南省情水情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情况,勾画了湖南水利发展与改革蓝图,听后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中央有关部门对水利工作十分关心,中组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农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公务员局、审计署、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林水利工会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莅临会议指导。刚才,水利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对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3位先进代表发了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回顾2009年水利工作
      2009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也是水利发展与改革加快推进的一年。各级水利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奋发努力,迎难而上,锐意改革,扎实工作,防灾减灾成效突出,扩大内需水利建设加速推进,水利管理取得突破,水利改革逐步深入,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强劲,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一,防汛抗旱与防台风取得全面胜利。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降雨之多、台风之强、旱情之重历史罕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
      抗旱减灾成效显著。2009年,我国旱情来得早、去得晚、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年初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的夏伏旱,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和西南局部的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面对严峻旱情,国家防总首次启动抗旱Ⅰ级应急响应,全面加强旱情监测预报,全力开展抗旱工作。通过组织松花江水量应急调度、黄河抗旱调水、引黄济津济淀、引江济太、长江中下游集中补水、珠江压咸补淡等应急调水措施,及时解除了松嫩平原、黄河中下游等地区缺水状况,有效缓解了天津、珠海、澳门等城市用水紧张局面,改善了太湖、白洋淀以及黄河河口和珠江三角州地区生态环境。全年完成抗旱浇地面积4.5亿亩,减少粮食损失499亿公斤,解决了1979万人、1131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为全国粮食连续6年丰收和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提供了重要水利保障。
      台风损失大为降低。2009年,有9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其中7号“天鹅”和8号“莫拉克”半天内相继生成并登陆,出现强风、暴雨、高潮三碰头的最不利形势。各级水利部门突出抓好防、避、救工作,预警及时、防范到位、管理有序、措施得力,安全转移群众278.6万人次,单次台风平均死亡人数明显减少,在防御“浪卡”“苏迪罗”“莫拉菲”“彩虹”工作中实现了零死亡。特别是在防范“莫拉克”过程中,国家防总提前4天召开视频会议进行部署,强化各项防御措施,提升应急响应级别,加大安全转移力度,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洪灾死亡降至新低。2009年,受多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影响,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各级水利部门扎实备汛、加强监测、科学调度,夺取了防汛抗洪工作的全面胜利,重要堤防无一决口,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城市和重要保护目标无一受淹;全国洪涝受灾面积较常年减少近四成;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538人,较常年减少近八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的一年。
      第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2009年,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再掀新高潮。水利投资保持较高强度,全年落实预算内中央水利投资637亿元,落实省级地方水利投资790亿元,年度水利投资规模达1427亿元。重点水利项目深入实施,淮河、太湖、洞庭湖等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继续加强,西藏旁多、贵州黔中、四川亭子口、太湖走马塘等工程开工建设,黄河古贤、珠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按照“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大力推进四川等地震灾区水利恢复重建工作。在扩大内需水利建设中,各地层层建立责任制,领导挂帅、分片包干、对口支援、挂牌督办,千方百计落实配套资金,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大事,解决了一批多年欠账的水利问题,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列入专项规划的6240座病险水库各项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已开工建设6124座,开工率超过98%。解决了606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饮水安全规划任务,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的到2015年将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降低一半的目标。对364处大型灌区和92处中型灌区实施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对99处大型灌排泵站进行更新改造。
      农田水利建设态势趋好,2008~2009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和出动机械台班数均创历史新高,新增蓄水能力11.7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36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77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99万亩。启动40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103个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和273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地方党政领导带头参加农田水利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农田水利竞赛活动。水利血防工作得到加强。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7.5万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面积4.8万平方公里,实施封育保护2.7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3200条,新建淤地坝208座。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
      农村水电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全国农村水电装机容量达5400万千瓦,年发电量1500多亿千瓦时。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全面启动,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扎实推进,全国首次农村水能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完成,农村水能资源管理取得新成效。
      第四,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取得重要突破。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研究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完成了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编制工作,通过水资源论证否决了上百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加大全国水功能区管理工作力度,对200多个水功能区实施动态监测,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成功应对多起突发水污染事件。组织实施第九次黄河调水调沙,黄河连续10年不断流,黑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和首都应急调水成效明显。大力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太湖水质明显改善。深入开展地下水保护行动,继续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水利风景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第五,依法治水管水进程不断加快。水利规划工作取得新进展。国务院批复淮河等流域防洪规划、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等重要水利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已通过八部委审议并于近期上报国务院审批,七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已完成主要任务,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正式启动,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前期工作全面展开。
      水利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果。国务院颁布抗旱条例,国务院法制办审查通过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水利部发布海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河口管理办法、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水利行政审批制度,稳步推进水利政务公开。与交通运输部建立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合作机制,与河南省共同开展黄河滩区“黑砖窑”专项执法。加强水事矛盾纠纷预防和调解,全年未发生一起由省际水事纠纷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强化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和资质监管,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水利安全生产形势趋好。
      流域管理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强对流域管理工作的指导,明确了流域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各流域机构加大工作力度,长江委实施流域水库群优化调度,黄委构建具有流域特色的综合管理体制、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淮委狠抓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海委强化应急调水和水土资源保护,珠委推动“泛珠三角”区域水利协作,松辽委深化水权制度建设,太湖局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流域管理进一步加强。
      第六,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深入。水管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落实公益性管理人员基本支出79.15亿元,占应落实经费的94%;落实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52.15亿元,占应落实经费的81%。水务一体化步伐加快,天津市水务局、海南省水务厅、石家庄市水务局挂牌,四川省基本完成市县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全国67%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开征水资源费,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了节约用水。加快构建区域水利发展协作机制,与青海、广西、陕西、湖南、河南、黑

                  
    上一篇: 回良玉强调: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组图)
    下一篇: 水利部迅速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投入水利抗震救灾工作
    版权所有 湖州市水利局   联系电话:0572-2667910 网站地图
    浙ICP备10016985号-1    公安备案号:33059102000029 网站标识码:3305000011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当前在线 人 今日访问IP: 个  
    .MSSQL版本TM
    微 信
    微 博
    Copyright Right©2008-2013 Po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