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建设管理
  • 防汛抗旱
  • 水政水资源
  • 水生态文明
  • 政务公开
  • 业务专题
  • 水利视频
  • 政务服务
  •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信息
    还林还草:让天空不再“下沙”
    供稿:  ‖  来源: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08年4月22日  ‖  查看325次  ‖  

    还林还草:让天空不再“下沙”

        十几年前,沙尘暴进入人们的视野,它缘于我国北部大范围的土地沙漠化。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 

        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陕西……38.57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化土地、每年以接近36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迅速扩张,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受到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国家对沙漠化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国家“沙漠化”973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涛说:“我国的强沙尘暴呈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他说,由于上世纪末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及“基本田建设”,农牧交错地区如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浑善达克南缘、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等地的沙漠化确实发生了逆转。 

        他同时指出,虽然许多草原牧区实施了“围封转移”,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缺乏发展人工草场、饲料基地,也缺乏有力的政策保障,已经沙漠化的草原很难恢复。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继续发展,生态失衡的问题难以解决,以及有些领导没有彻底转变“重经济轻生态环境”的观念,北方草原牧区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沙漠化还在发展。 

       “荒漠化问题引起社会严重关注才30多年时间,人们对荒漠化的发生机制还不是很了解。”王涛说,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沙漠化采取不同措施,因地制宜。 

        “很多人甚至一些专家学者经常把沙漠和沙漠化土地等同。”王涛表示,沙漠指的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所出现的流沙或戈壁或风蚀地覆盖,是地球上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干旱气候的必然产物,而沙漠化土地是过度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干扰地球生态环境的结果。沙漠化可以治理,但改造沙漠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狂想。 

        同时,如果一味向沙漠索取有限的资源,如砍伐固沙植被,抽取沙漠地下水,不但不会获得长期的效益,反而会带来沙漠的扩张。因此,应停止“向沙漠进军”,善待沙漠,保护沙漠有限的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开发沙漠矿产资源如石油时,注意沙漠环境的保护,这样人才能与沙漠和谐相处。

                  
    上一篇: 强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 江南华南部分地区有强降雨
    下一篇: 湖北4月上中旬三遭暴雨袭击
    版权所有 湖州市水利局   联系电话:0572-2667910 网站地图
    浙ICP备10016985号-1    公安备案号:33059102000029 网站标识码:3305000011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当前在线 人 今日访问IP: 个  
    .MSSQL版本TM
    微 信
    微 博
    Copyright Right©2008-2013 Po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