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建设管理
  • 防汛抗旱
  • 水政水资源
  • 水生态文明
  • 政务公开
  • 业务专题
  • 水利视频
  • 政务服务
  •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信息
    我国劣质水灌溉有了安全控制指标
    供稿:  ‖  来源:徐浩   ‖  发布时间:2008年1月3日  ‖  查看552次  ‖  

    我国劣质水灌溉有了安全控制指标

        由于水资源日益稀少,灌溉水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我国还有大量的劣质水没有得到安全和规范的利用。
       有资料表明,目前全国污水排放量已达693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年径流量的1.5倍;预计2030年将增加到850~1060亿立方米。同时,我国每年还有130亿立方米的微咸水资源。由于缺水,各地多年来已经在利用劣质水进行灌溉。据2004年统计,全国仅污水灌溉面积已达361.8万公顷,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4%。但是,不规范的劣质水利用方式,造成了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威胁到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此,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科研人员开展了劣质水安全灌溉技术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近3年来,他们结合田间试验和室内数值模拟,对劣质水灌溉安全控制指标、主要农作物劣质水灌溉制度、污染物运移及预测模型,以及劣质水灌溉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首次提出了基于生理和生化两方面特性的微咸水灌溉安全控制指标、灌溉制度及技术规程;在进行污水灌溉对作物生长、品质及重金属残留和土壤环境影响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冬小麦和夏玉米污水安全灌溉制度及技术规程,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空白;他们研究了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微咸水灌溉盐分运移和污水灌溉水氮转化运移规律,建立了土壤水盐耦合运移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水氮转化运移及污染物预测模型;建立了实用性较强的劣质水灌溉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开发了配套软件。
        该项目自2005年底起在河南省商丘市推广应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合理开采地下微咸水进行灌溉,土壤次生盐碱化减轻,有效缓解了当地灌溉用水短缺矛盾。有关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劣质水用于农田灌溉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同时也为劣质水安全利用建立了一系列控制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来源:农民日报 2008-1-2

                  
    上一篇: 黄河上游封河加快 下游开始流凌
    下一篇: 重庆19区县干旱15万人缺水
    版权所有 湖州市水利局   联系电话:0572-2667910 网站地图
    浙ICP备10016985号-1    公安备案号:33059102000029 网站标识码:3305000011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当前在线 人 今日访问IP: 个  
    .MSSQL版本TM
    微 信
    微 博
    Copyright Right©2008-2013 Po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