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五措并举 打造生态城区
2007年,上海浦东新区以“沟通水系、扩大水面、截污纳管、改善水质,保持水土、修复生态”为指导思想,以河道消除黑臭、河道生态修复和园沟宅河的抢救性整治为重点,坚持五措并举,推进“万河整治行动”,精心打造生态城区。
措施一:消除河道黑臭,改善水质。上海浦东新区在“万河整治行动”中,把河道消除黑臭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现场研究,分析黑臭成因,分类治理,治本治标并举,以疏浚底泥、污水纳管、畜牧退养、水生生态、绿化护岸等多种方式整治。全年完成新区北蔡、三林、高桥、川沙等地区黑臭河道23条段的整治,长度24.47公里,逐步缓解和消除河道黑臭现象,进一步改善水质。
措施二:以“村沟宅河”为重点,清面洁岸。浦东新区村沟宅河,面广量大,并常常处于城乡结合部地区,受到条件限制,造成河道水环境依然不容乐观。以此为重点,加大疏浚园沟的力度,加强沟通、增加库容、提高排涝能力,开展抢救性整治,通过一年努力,村沟宅河初步达到了“面清、岸洁”的标准,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优化综合环境年”带来的环境改善。
措施三: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促进水环境配套。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以面清、岸洁、水畅为标准,重点对浦东合庆、川沙、曹路三个镇15个试点村,采取“疏底泥、清渔簖、修护坡、通水系、布绿化”等手段,使自然村落逐步消除河道黑臭,改变河道两岸杂乱无章的现象,做到落实专人、定时保洁,岸旁基本覆绿,积极营造“舒适、整洁”的农村优美水环境,从而改善河道周边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同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典范。
措施四:以沟通水系为突破口,环通水系。按 “流水不腐”的原则,根据河道现状和水系调整规划要求,对河道的瓶颈口、束窄段进行局部或全线的实地开河,以沟通水系,调活水体,达到河道相连、水系相通的目的,使河道的分布、连接更为合理,为新区河网水系强化水循环、经常性水体置换奠定扎实的基础。
措施五:以河道生态修复为手段,洁面绿岸。新区水务部门以推广河道生态修复为手段,在机场镇生态河道示范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生态河道修复以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为基础和前提,以满足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陆域草木丰茂、自然雅趣、水体鲜活流动、生物多样的河道,提高河道自我净化、自我修复的能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