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建设管理
  • 防汛抗旱
  • 水政水资源
  • 水生态文明
  • 政务公开
  • 业务专题
  • 水利视频
  • 政务服务
  •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信息
    特大旱情拖后腿 重庆今年大补农业短板
    供稿:  ‖  来源:徐浩   ‖  发布时间:2007年1月25日  ‖  查看388次  ‖  

    特大旱情拖后腿 重庆今年大补农业短板

         2006年重庆市各项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指标未能完成,尽管这一指标未能完成与该市去年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有关,但这个西部直辖市仍将2007年的工作重心调整为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

      重庆市市长王鸿举23日在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称,该市去年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外,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该市在2006年人大会上确定的农民增收指标是7%,但是实际只增长了2.3%。

      2006年,重庆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4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地方财政收入529.5亿元,增长30.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70元,同比增长12.9%。

      去年重庆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204亿元,增长18%,这一增长弥补了农业的低增长,保住了该市的全年经济指标。

      这是在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背景下的经济丰收。去年夏天,重庆遭受百年一遇的旱灾。截至2006年9月中旬,重庆全市直接经济损失85.42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62.5亿元。

      王鸿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去年特大干旱暴露出农村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防灾救灾应急体系亟待完善。”因此该市计划在2007年弥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这一漏洞,并将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今年该市政府的首要任务。

      重庆目前虽身为直辖市,却是一个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结构,该市主城区常住人口只有600万人左右,其余约2600万人口分布在40多个农村区县(含三峡库区)。这意味着如果当地农村发展滞后,将严重影响重庆市未来的总体经济增长。

      重庆市目前正试图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编制完成10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村规划,并加大以农田水利、交通、通信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来提升该市农村区域的经济增长能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上一篇: 福州栽行道树增强防抗台风能力
    下一篇: 南水调京城 碧波绕三环
    版权所有 湖州市水利局   联系电话:0572-2667910 网站地图
    浙ICP备10016985号-1    公安备案号:33059102000029 网站标识码:3305000011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当前在线 人 今日访问IP: 个  
    .MSSQL版本TM
    微 信
    微 博
    Copyright Right©2008-2013 Po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