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建设管理
  • 防汛抗旱
  • 水政水资源
  • 水生态文明
  • 政务公开
  • 业务专题
  • 水利视频
  • 政务服务
  •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信息
    太湖生态修复日日新
    供稿:  ‖  来源:徐浩   ‖  发布时间:2006年6月23日  ‖  查看407次  ‖  

     太湖生态修复日日新

        认识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位于长江三角洲,北临长江,南抵杭州湾,西接天目山、宜溧山区,东濒东海,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流域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丘陵山地与湖泊水网面积各占六分之一。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水面积2338平方公里,属于流域中心,对流域防洪、供水、航运、水环境等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太湖素以灵秀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闻名遐迩。太湖周边人民依着太湖生存发展,使太湖流域成为“赋出天下,江南居什九”的繁华富庶之地。

        太湖是长三角的一盆水,它位于长三角的中心地带,四周是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等城市。

        2005年太湖流域以占全国不到0.4%的土地面积、3%的人口,创造了13.5%的GDP和20%的财政收入。这个地区3900万人口,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整个太湖流域,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5%。

        无锡、苏州和湖州是三个距离太湖最近的城市。太湖和这些城市相拥相偎千百年,孕育了吴越文化,留下了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咏不尽的诗句。宁静的太湖支撑着沿岸经济的发展,也曾遭受污染。盛夏时节,苏南、浙北一片葱茏。记者从南而北,走访太湖沿岸。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同志用一句严谨的话来评价太湖治理情况:经过“十五”期间的治理,太湖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个别指标得到改善。

        与太湖水的变化相比,记者在太湖沿岸感受到一种更深刻、更具长远意义的变化。这种变化像露头的春草,已经能远远看到绿色,走近了也许并不能感受到。这就是各地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路走来,鼓舞着我们的正是这种静悄悄而深刻的变化。

        治水:从治理污染到生态修复

        东山镇是一个伸到太湖中的半岛,属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岛上人有一个沿袭下来的习惯,白天在湖里洗比较干净的衣物,脏一点的要到下午和傍晚洗。为什么?当地人告诉我们,下午和傍晚用水的人就少了,经过一夜净化,脏东西不会污染了水。

        太湖两岸的人们就这样呵护着太湖水。大规模的太湖治理是从“九五”末“十五”初开始的。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就包括太湖。

        大规模治理是从“零点行动”开始的。在1999年12月31日零时,所有超标排放的污染企业一律关停。沿太湖的这几个城市,关闭了上千家不合格企业。“零点行动”让污染企业感到了切肤之痛,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掀开了太湖污染治理的新篇章。沿岸各个城市在“十五”发展中,都把环境作为一个主要因素来考虑。一方面,各地通过硬措施管住污染企业;另一方面,选择发展项目的时候,不污染或者排放达标成了一个“硬指标”。

        在治理污染基础上,生态修复成为各地不约而同的选择。和治理污染相比,生态修复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它既包括减少污染和治理污染,也包括水中生物种类的增加、水环境的修复等内容。

        太湖水面有三分之二在苏州吴中区。吴中区代区长俞杏楠介绍,2002年以来,他们投资6400多万元,采用生物防护技术,对采石山体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整治复绿面积87万平方米。从山脚下走过,我们依稀可以看见裸露的山石,但绿色已经包围着它了。

        无锡市是距离太湖最近的城市,也是生态修复搞得很好的城市。水利部确定了4个水生态修复试点城市,无锡是其中之一;2005年该市明确提出要到2010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市。

        五里湖是太湖伸入无锡市区的内湖,也是无锡这几年环境治理的亮点。五里湖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态修复。记者参观了五里湖。两岸绿树青草,楼房掩映在树丛中,岸上有游客悠闲地散步。这里已经是无锡市最大的免费开放公园。

        生态修复是一个过程,它的结果可能要经过很长一个时期才能显现。但当地人已经切身感到了环境的变化。在无锡长大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建秋说:“我们小时候喜欢到河里捞鱼,后来鱼没有了。这两年,鱼又回来了。从这点上看,环境确实在一天天变好。”

        分管旅游、园林和绿化工作的无锡市副市长刘鸿志是国家环保总局在这里挂职的干部。她对生态建设的思考更深刻。她说:“创建生态市的道路,是兼顾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注重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整体效益的科学发展道路。它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持续、和谐、自然,建设重点是维护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受能力,难点在于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协调发展,它的归宿点是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发展。”

        过去,水利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防洪蓄水。现在,生态安全正在成为他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把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当作“十一五”期间的三大重点工作。

        发展:从家家点火到生态优先

        “家家点火,村村冒烟”曾经是人们对乡镇企业的形象描述。太湖流域的苏南各地正是乡镇企业的发源地。我们在这里听到更多的却是生态优先。

        他们对山水的认识经过了一个螺旋形。过去,这里的山盛产花果,人们靠山吃山是一种自然选择。发展工业时,人们感到在企业挣钱要比上山容易,靠山吃饭就成了破山采石,环境遭到一定破坏。现在,苏南人又从生态层面着手构建与山水的和谐关系。

        生态优先是太湖南北两岸,是江苏、浙江两地城市发展的共同选择。苏州市“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成生态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无锡的“十一五”规划提出六个“走在全省前列”,其中之一就是:“在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城市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太湖南岸的浙江湖州市提出“十一五”的发展新路径有四条,与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并列提出的是“生态优市”,他们的目标是:促进生态与经济互相融合、生态与社会互相协调。

        环湖开发是每个沿岸城市都绕不开的内容,但每个城市在开发太湖方面都把保护生态放在第一位。苏州的产业布局中,“沿湖产业带”规划提出:以严格的生态容量为约束前提,重点发展旅游度假休闲、研发设计、文化、传统工艺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力争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锡提出“推进沿湖地区产业积聚发展”,就是“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浙江湖州提出,要把环太湖南岸的长兴县、湖州市和南浔区建成市域经济的“极核”,同时,计划建设滨湖生态防护林带,加强对太湖水的保护。

        紧邻太湖的三个城市苏州、无锡和湖州,都以太湖来确立自身发展的区位优势,它们又都把对太湖的保护放在了重要位置。苏州市吴中区代区长俞杏楠说:“对太湖地区的一山一水负责,就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太湖的保护开发,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太湖沿岸的地方领导都是这样从历史和未来的角度来认识太湖的。

        产业:从无工不富到协调并进

        “太湖风光美,一半在姑苏”。

        苏州是旅游名城,然而到苏州采访旅游开发,他们没有推荐名胜古迹,却建议我们到农家乐去看看。

        带着一丝纳闷,记者到了苏州西山镇明月湾村。路边是一望无际的太湖,路边是一溜的农家乐小店,都是富有江南特色的农家房子,淳朴的乡亲就在门口卖起饭来,还有各种各样刚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水果。我们走进一家门口有葡萄架的农家乐小店里。小店是一座旧式房子,分三层,每层都有阳台,正对着波光粼粼的太湖。当地人介绍,这个村2003年才开始有农家乐。女主人姓沈,原本是本地务农的一户普通人家,后来学着别人办起了农家乐。今天仅仅一个农家乐小店,一年收入多的时候能有20万元!

        看了这个农家乐小店,我们理解了苏州市吴中区委副书记、苏州市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黄戟的一

                  
    上一篇: 中央水利建设投资确定五个重点领域
    下一篇: 省水利学会召开八届三次理事会议 陈川厅长被推选为理事长(组图)
    版权所有 湖州市水利局   联系电话:0572-2667910 网站地图
    浙ICP备10016985号-1    公安备案号:33059102000029 网站标识码:3305000011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当前在线 人 今日访问IP: 个  
    .MSSQL版本TM
    微 信
    微 博
    Copyright Right©2008-2013 Powered